摩根士丹利時隔一個多月,再度上調中國市場目標價,預計到年底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MSCI中國指數有8%至9%的上行空間,上調基於3大理由,包括3年半來首次業績超過預期、盈利預測向上修訂,以及估值可能消除長期折讓,令股價進一步接近新興市場水平。
大摩分析師王瀅等分析師發表報告,將恒指到年底的目標,由之前24000點,上調至25800;國企指數由8600點,上調至9500點;MSCI中國指數由77點,上調至83點,但滬深300指數只是由4200點,上調至4220點。
大摩認為,雖然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對中國市場的前景謹慎樂觀,認為隨著盈利預期改善和估值修復,市場有望進一步上漲。大摩指,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出現3年半以來首次凈業績超預期,去年第4季財報顯示,公司盈利較預期高8%,結束連續13個季度的業績失望。
大摩指,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中國企業盈利超預期的幅度,居全球第2,僅次於日本的13.7%,顯著超過歐洲、美國、整體新興市場及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而且業績改善並非集中在少數大市值公司,而是分布更為均衡,表明復蘇趨勢更加健康。
大摩認為,中國企業表現亮眼的原因,是由於過去幾年分析師大幅下調盈利預期後,出現低基數效應;企業積極推行自救措施,提升盈利和股東回報;以及科技及人工智能相關投資與應用加速。
大摩上調MSCI中國成份股盈利增長預測,今年預計增長7%,明年9%。12個月遠期市盈率預測為12.5倍,估值將與MSCI新興市場看齊,消除長期折讓。目前,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12個月遠期市盈率,已由10.2倍上升至11.6倍,對MSCI新興市場的折讓已縮小至6%。
大摩又指,在潛在的美國關稅加徵背景下,MSCI中國企業相對處於更有利地位,只有約3%的收入暴露於美國市場,是美國10大新興市場貿易夥伴中最低的。而南向資金已成為香港股市的穩定支持力量,去年創下超過1000億美元的年度凈流入記錄,2025年至今勢頭更強,不到三個月就實現500億美元的凈流入,日均凈流入達10億美元,是2024年記錄的兩倍多。
大摩認為,有2兩大因素支持南向資金繼續流入香港,包括中國政府明確支持穩定和繁榮的香港資本市場,包括央行宣布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以及香港市場對互聯網和科技的更大敞口,為尋求AI和技術創新的投資者提供更直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