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交官、知名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他可以自信地預測,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政策會失敗,因為中國比美國更多地與世界融合在一起。本身是印度裔的馬凱碩又指,即使美國拉攏印度對抗中國,美印之間也不會發展成聯盟關系。

現年75歲的馬凱碩,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他指出,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國家,比與美國進行貿易的國家要多。而冷戰期間則相反,更多的國家與美國有貿易往來,而不是蘇聯。因此,美國試圖遏制中國,最終只會把自己與世界隔離。

馬凱碩指,美國遏制中國的原因,是源自存在大約2000年的“地緣政治鐵律”,就是當世界上新興的第一大國——今天的中國,即將超過世界上第一大國——今天的美國之際,守成國總會遏制崛起國。美國將繼續打壓中國,直到它意識到無法阻止中國崛起。到時他希望美國能採取更明智的政策,讓中國融入到一個美中共同建立的全球秩序中。

對於近期中美之間逐漸恢復高層接觸和民間交流,馬凱碩指,如果拜登政府對華嘗試“合作+競爭”,會是好消息。因為美國有一些極端的聲音,只想要純粹的競爭而不談合作。

馬凱碩又說,拜登政府一開始以為多數國家會在遏制或孤立中國方面,一面倒支持美國。但現在他們發現,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即使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會很熱情參與遏制中國。拜登政府花了兩年時間才明白,世界不會加入美國的行列。他認為這可能是拜登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減少對抗性,並且願意再次與中國進行對話的原因之一。

不過,馬凱碩指,由於美國國會、五角大樓和輿論中,都存在著強烈的“反華共識”,因此拜登政府不能在涉華問題上表現軟弱。他們不時要發表強硬的聲明,以安撫國內強硬派,但現實上,拜登政府應繼續與中國合作。他認為鐘擺可能會朝著另一個方向擺動,但不會到結束對華競爭的地步。

馬凱碩又指,美中之間的主要競爭將在經濟領域展開,勝利者將會擁有更大經濟體量。他認為美國在東亞加大軍事存在是一個巨大錯誤,因為競爭不會在軍事維度上進行,而是在經濟維度上進行。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美國在特朗普執政時,卻做出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錯誤決定,美國拱手將經濟競爭中的優勢給了中國,對美國來說非常不明智。

馬凱碩又指,西方媒體只會給讀者關於亞洲的負面報道,而不解釋為什麼過去20到30年,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都在亞洲;為什麼在200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8倍多,但現在只有1.5倍左右,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會超過美國。同樣2000年,日本經濟規模是東盟經濟總量的8倍,但去年日本經濟規模只是東盟的1.5倍,意味東盟的經濟規模也可能會超過日本。他認為這種增長將繼續下去。

馬凱碩指,相反全球南方國家的民眾,都能看到這一點,某種程度上,一些歐洲人也看得到,比如德國人和法國人。但一些美國人抵制這種情況,他們認為,20世紀是“美國世紀”,21世紀也應該是“美國世紀”,但這非常不現實,因為20世紀是個例外。1950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幾乎佔世界GNP的50%,現在只是20%左右。“美國世紀”已經結束,“亞洲世紀”正在到來。而CIA——中國、印度、東盟,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馬凱碩指,美國現在正極力爭取印度,但印度希望在多極世界中崛起為一個獨立的極點。因此,即使兩國在許多領域有合作,但他不認為美國和印度之間會發展成聯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