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就中美關係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題為《中國與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的文章,指中國不僅在奧運賽場上,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幾乎所有其他領域迅速崛起,堪稱美國「全方位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艾利森認為,未來幾十年的重要考驗,是兩國需要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強調缺少對方的合作,中美任何一方都無法獲勝,兩國在疫情、防核擴散、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協調合作的空間。

文章指,正如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其他比賽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和美國。文章發表當日,美國獲得30枚金牌,而中國獲得32枚金牌。但他當時預測,美國隊佔據獎牌榜榜首的可能性約為80%,但亦說不到最後一刻,結果無從知曉。

艾利森說,中國崛起成為美國在奧運會的主要競爭對手,反映中國在幾乎所有其他方面的崛起,成為21世紀決定性的地緣政治對手。他指,中國在現代奧運會上首枚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二十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枚金牌,而美國獲得了36枚金牌。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美國隊奪得39枚金牌,獎牌數總計113枚,而中國隊拿下了38枚金牌,獎牌總數為89枚。

艾利森說,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和一眾哈佛學者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一系列報告,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一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涵蓋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技術、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而每份報告的基本結論都是一致的:一個本世紀初美國在"倒後鏡"看不見的國家,如今與美國並駕齊驅,某些時候甚至跑到了前面。

艾利森指,雖然美國情報機構堅持而且不情願地形容:"中國日益成為一個近乎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但他說,這是一個令人懷念的錯誤。只要問問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就知道,中國必須被視為一個"全方位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

艾利森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指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1.2萬億美元,而美國為24.6萬億美元。但許多美國人根本拒絕相信,強調以市場匯率計算,美國仍然是第一;又強調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

艾利森指,其實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製造工廠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軍事方面,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在幾乎每個大洲都有訂立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絡。但中國已經是棘手的軍事對手。中國的反進入/區域拒止系統,改變周邊地域的游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模擬中,中方以18比0獲勝。

國防開支方面,艾利森引述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指,如果亮出所有底牌,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勝過中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30分之1。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的一半,有望與美國持平。而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成本是美國的4分之1。雖然中國的核武庫規模比美國小得多,但核力量足以做到所謂的"相互確保毀滅"(MAD)。

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較,提到一些值得思考的要點。首先,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正如現代經濟學奠基人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講,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得更多,亦即是"雙贏"。

其次,每個項目只有一個人能拿到金牌。所以,一方面任何有資格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中的大部份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而按博弈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

艾利森指,美國人認為,美國在2次大戰後建立國際安全秩序,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全球等級制度頂端的既有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的競爭。大多數修昔底德式的對抗以戰爭告終。但艾利森指,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沒有對方的合作,任何一方都無法獲勝。

艾利森提到2008年金融海嘯,指如果中美無採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就可能演變成全球蕭條。又指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蘋果手機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恰恰是三星。蘋果行政總裁庫克回應這種情況時回應說—"生活是很複雜的"。

艾利森引述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的說話:"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兩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指,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在未來幾十年,都能夠經受住這一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