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推動發展低空經濟,其中的關鍵之一,是發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美國多家公司,亦都正作出相關嘗試,彭博報道指,在紐約,Joby Aviation和Archer Aviation計劃,最快明年在中東試行商業航班。波音公司擁有的Wisk,希望在10年內營運可載4名乘客、毋須駕駛員的空中的士。

摩根士丹利估計,到 2040 年,低空飛行航班的潛在市場,將達到1萬億美元,較目前傳統航空的市場更大。除了航空公司,其他企業亦都紛紛投入希望搶佔市場,包括現代汽車、豐田汽車、Stellantis,甚至中國科技巨企騰訊。

不過,由於廉價資金的年代已經過去,即使是歐洲最知名的飛行器製造商,如Lilium和Volocopter,都要為融資煩惱,麥肯錫公司的合夥人Robin Riedel表示,有理由假設許多公司,甚至是大部分公司,都無法存活。

面臨危機的波音,仍然繼續投資Wisk,研發無人駕駛的eVTOL,Wisk航空營運副總裁、曾經擔任新西蘭軍官的Catherine MacGowan接受彭博訪問,指要令空中的士財務上可行,關鍵在於擺脫駕駛員的角色。要令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批核,容許飛行器在無人駕駛下運作。

她強調,並非要將人類從航空業中移除,而是改變他們的角色。機器本身最終將由地面上的飛行監督員控制,他們既是飛行員,又是空中交通管制員,可以同時監控數架Wisk飛機。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相信概念可行。曾經擔任FAA試飛員的退伍海軍陸戰隊軍人Robert Joslin表示,不可能為空中發生的每種情況,都設計出自動應變措施。例如要緊急著陸時,可能出現一些需要人類才有能力進行的倫理評估。

無論如何,監管機構都要追上時代發展,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發表的報告,預計會訂立新規則,容許遙控駕駛與自主飛機,在安全情況下以更快步伐運作。歐盟當局亦都頒布城市空中的士的營運規則。中國民用航空局亦批准億航智能的無人駕駛雙人飛行器進行量產,並且陸續接到數以百架計的訂單。

億航首席財務官楊嘉宏表示,經營eVTOL的潛在回報,令任何大型航空公司都相形見拙。他指,乘坐億航飛機觀光的費用在400到500元人民幣(56至70美元)之間。一架飛機每天飛行10次,每次搭乘2名乘客,一年飛行 265天(計入因惡劣天氣等原因停飛的100天),營運利潤率 50%,加起來會是商業航空公司夢寐以求的數字。

楊嘉宏承認,一般大眾不會立即接受無人駕駛的飛行理念,社會需要時間接受。Wisk的MacGowan說,公司的研究顯示,年青人較年長旅客更願意搭乘無人駕駛飛機。到10年後Wisk開始飛行的時候,會有更多人願意將生命交到電腦手中。

不過,成功先要克服融資以及訂單的問題,巴西飛機製造商 Embraer旗下的eVTOL製造商 Eve Air Mobility,雖然接到客戶想訂購2900架飛行器的意向,但目前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些意向,轉換成實際訂單。

雖然困難不少,但eVTOL仍然有吸引力,德國製造商 Lilium 計畫提供區域航班,而非短程市區航程,他們的飛行器預計可以載4至6人,公司指,到2040年,他們的電池與電動噴射技術,可以令eVTOL飛行近500公里,足以涵蓋目前一半的商務航班。

Stellantis持股的Archer Aviation,計劃今年在佐治亞州建造一間高產量工廠,每年可生產650架eVTOL飛機,多過波音公司去年全年交付的新飛機,公司行政總裁Adam Goldstein指,量產是關鍵,指他們製造的飛機「Midnight」每天可飛 40 架次,營運成本約為每英里 3 美元,相比從曼哈頓到肯迺迪機場17英里的路程,搭乘 Uber至少需要100美元,即每英里約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