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藝術品市場非常蓬勃,是全球三大藝術品拍賣市場之一,去年本港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佔23.2%,僅次於紐約,去年本港藝術品收藏品及古董的進出口總值,達到336億港元。

本港有公司結合NFT和實體藝術

本港創科公司Coinllectibles,將NFT技術同實體藝術品掛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會列明藝術品的資訊,包括由獨立第三方發出的估值證書,以及保障擁有人的法律文件。公司執行顧問蘇漢明認為,如果運用得宜,新技術可以令藝術品交易更快捷和暢順,推動本港藝術品市場。「香港本身是花樽、瓷器等實體藝術品的交易中心,如果有大型平台,用NFT形式買賣這些藝術品,令買家暢順和有信心地交易,對香港業界一定有好大幫助。」

蘇漢明說,公司同時提供藝術品的展覽同託管服務,相信與NFT技術結合,可以促進高價收藏品交易。「一般藝術收藏家買了一件藝術品,可能欣賞兩日就會放入貨倉,或要多年後才有機會再賣出,我們除了向顧客售賣NFT,亦會提供藝術品託管和展覽服務,能夠欣賞的人更加多,任何人有興趣都可以即時出價。」

學者:數碼NFT難免被複製 投資者須留意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說,藝術品交易在香港始終比較小眾,難以成為龐大產業。現時在NFT市場,仍然以純數碼藝術品為主,麥萃才說,NFT藝術品和實物最大分別,是分開擁有權和使用權,無法避免被其他人複製和使用,可能影響藝術品價值,投資者要留意。「如果購入的產品是實物,例如一幅畫,我放在客廳欣賞,有獨家權力,擁有權和使用權都屬於同一人,但數碼藝術品不同,需要一個載體展示,例如電視機或者屏幕,但背後只是一個軟體,難以阻止他人將作品複製,並在其他地方展示和欣賞。」

麥萃才指,雖然一旦遇到侵權,可以透過法律訴訟追究,但費用可能較NFT藝術品本身更貴。「原則上智能合約可以提供保障,但仍要依靠法律體系,即使有人在沒有擁有權下複製和展示NFT藝術品,擁有者都要知情才能進行法律訴訟,如果不知道網上作品由何人複製,則無從去告。若涉及人士身處外地,則更複雜,而任何訴訟都有好大成本。」

麥萃才提醒,NFT藝術品始終是股票債券以外的另類投資,交易未受標準規管,若要參與,必須熟悉產品和買賣方,若用虛擬貨幣交易,風險更大,不建議一般市民參與。

記者:馬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