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估計在2026起的5年間,有約23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落成,呼籲政府透過拆牆鬆綁、精簡程序,把當中12萬個單位提前到2025年或之前落成,相信可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由目前的5.9年縮短至3.7年,又建議增加新界區發展密度,檢討綠化地帶比例,提升居住空間。

報告指本港現時的土地房屋發展程序,有重複諮詢和監管、審批標準不清晰等問題,導致發展期冗長,建議當局在前期規劃階段,整合不同持份者進行諮詢,加快土地契約修訂程序,引入私人承建商一併負責公營房屋的設計和建造,善用市場力量提高發展效率。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政府一般會把新發展區分成不同期數發展,處理收地及土地平整等工作,過程需時20-30年,建議當局在洪水橋和古洞北等項目,同步展開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