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相信本港每日實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遠高於確診數字。他解釋說,部份患者病徵比較輕微,甚至無病徵,加上醫療系統負擔大,很多人會選擇「自己搞掂」,自行服食成藥,而無到醫院求診。
郭健安又指,醫療系統資源有限,在社區檢測中心驗出初步陽性的樣本,要再交由衛生署公共化驗服務處覆檢,證實是陽性才會正式確診,而這個程序可能需時兩至三日,導致確診數字滯後。他認為,隨著馬鞍山體育館的「火眼實驗室」投入服務,相信檢測能力有限的問題會稍為改善。
何栢良倡經承辦商或公院檢測陽性病人 毋須覆檢才確診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本台節目表示,近日本港檢測進度滯後,有市民提交樣本4日,都仍未收到檢測結果,因此每日公布的確診數字,完全不反映病毒在社區傳播的情況。他認為,如果各方面的措施跑得不夠病毒快,就要變通,不應再拘泥於過往的框架,建議經檢測承辦商和公立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病人,應直接界定為確診者,毋須經衛生署覆檢,又相信假陽性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至於衛生防護中心指,如果公司內有人確診,無一同除口罩食飯的同事,並不會列為密切接觸者,何栢良認為,當局是按實際必要性調節安排。他建議,萬一有同事確診,相關密切接觸者應留家,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而非密切接觸的同事,就應該在每日上班前做快速測試,避免在公司內衍生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