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潛伏期比原始病毒株短,只得2至3日,由於「跑得較快」,所以會造成免疫逃逸、較容易傳播。他在一個網上講座指,現時最大的隱憂是,不知道新冠病毒會演變到何時,亦不知道患者病徵會否越來越輕微,認為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幾年疫情都會「上上落落」。

第3、4波疫情 平均20日內找出新傳播鏈

潘烈文表示,本港首兩波疫情,平均要花兩個月,才發現出新的傳播鏈;到隨後兩波,時間縮短至20日內。他說,透過分析新冠患者的病毒基因排序,加上醫護的臨床觀察,以及流行病學追蹤工作,能相輔相成,減低病毒在社區傳播的機會,並協助當局監察疫情進展,制訂相應公共衛生政策,堵截傳播鏈。

潘烈文指,病毒基因排序亦有助監察全球疫情,指去年首3個月,約200名抵港人士,分別帶有58種新冠病毒株,部份是其他國家地區從未公布過,反映很多國家都未有採取完善的檢測措施。至於Omicron BA.4及BA.5病毒株開始在南非出現,潘烈文說,現時未有足夠數據說明這種病毒株的擴散程度,但初步了解這類個案的患者病情都較輕微,未見嚴重個案,相信對疫苗效能影響不大。

他又指,港大過去有與政府合作,一直未有在街邊的老鼠身上找出新冠病毒,亦發現寵物貓、狗、天竺鼠和兔仔,染疫後都不會產生高濃度病毒,但受感染的寵物倉鼠就會產生大量病毒。

理大教授蕭傑恒:絕對有可能出現新變種病毒

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則表示,Delta變種新冠病毒已經開始在全球逐漸消失,形容變種病毒是物競天擇,當新變種的傳播或複製速度較快,就會很快成為主流,形成「世代交替」的現象。他說,有一套學說提出,雖然新變種病毒的傳播力越來越強,但患者病情的嚴重性越來越低,有如形成天然疫苗,但本港現今仍然未到這個階段,強調疫情仍有危險性,絕對有可能出現新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