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市建局過去一年7個重建項目招標後,收取了合共約200億元的前期款項;連同原有約100億元的現金儲備,市建局在2021/22年度結束時的現金儲備達到約300億元。不過,市建局未來5年需要應付6個項目的龐大收購開支,合計的收購及補償支出預計接近300億元,意味完成收購後,市建局難以維持足夠現金儲備來應付日常業務運作。至於本年度計劃開展的重建項目,將如期在2至3年後進入收購周期的高峰,若數年後沒有可作招標的項目為市建局帶來前期款項的現金收入,市建局將出現負現金流情況,最高可超過150億元。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將應用「融合策略」,透過整合重建、復修、保育及活化,不單處理樓宇老化失修問題,更會解決地區基建和社區設施過時、交通及環境衛生等問題,將無可避免進一步加重市建局的財政負擔。未來5年新規劃的重建項目,連同已開展但尚未開始收購的重建項目,預計會為市建局帶來總成本達到1200億元的財務承擔。

謝偉銓:現金流問題可解決 對未來發展感樂觀

市建局非執行董事謝偉銓表示,資金流受收購物業規模及時間長短影響,如有需要,政府可以提供資助,或透過融資借貸應對,對市建局未來的發展,仍然感到樂觀。他又指,過去不少市建局的項目都有利潤,預料未來數年財政不會有太大問題;而項目帶來的效益,難以單憑金錢衡量,市建局仍然可以做一些不太賺錢,但對社會有利的項目。

葉文祺建議檢視運作可持續性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認為,市建局本身有現金儲備,短期即使有負現金流,仍可接受。但預計市建局要承擔的重建項目將會愈來愈多,長遠有需要思考如何令重建策略,更具可持續性。葉文祺建議市建局,聯同更多私人發展商參與重建項目,並檢討收購賠償計算機制,以減少開支。他又認為,市建局雖然自負盈虧運作,但在發展「首置上車盤」等具社會意義的項目時,政府可以考慮提供一定程度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