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出席本台節目時,回顧香港回歸25年來的經濟發展,指香港奉行的資本主義、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制度,基本上沒有改變,政策未見特別傾斜內地企業,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亦未有因回歸而增加,反映經濟制度沒有變質,的確發揮到一國兩制特色。
他又指,本港自回歸以來經歷多次風浪,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包括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疫情、08年國際金融海嘯、10年歐債事件,以至近年的新冠疫情,雖然有明顯衝擊,但金融制度仍保持穩健,未有造成經濟崩潰,是商界最滿意的地方。
梁兆基說,香港商界預料不到內地在25年間的發展步伐會那麼迅速,指內地由世界工廠,短時間內轉型為創科和互聯網先鋒的速度比想像中快,認為內地有龐大商機,包括生產和消費市場,融合國家發展大局不是口號,而是有實際需要。
他形容,人才是香港命脈,但近年有年輕人才越來越不積極,甚至抗拒融入內地市場,或對內地轉趨陌生,認為香港年輕人要親身到內地,了解當地發展,認識國家的科技和管理文化等。他又認為,目前特區政府吸引海外和內地人才的政策,仍然相對較緊,除了金融和專業服務的高層職位之外,較少境外人才加入各行各業,指本港人口增長緩慢,加上疫情下人才流失嚴重,政府要著力解決。
梁兆基:外資未有完全放棄香港市場 但有改變營商模式
梁兆基表示,中美政治爭拗持續,以往認為無可能在香港發生的制裁都已出現,指國際經貿環境風雲變幻,並非單靠本地制度可以撫平,一連串政經風波,對香港營商形象和商譽造成頗大打擊。他說,雖然實際營商環境沒有太大改變,外資仍然以香港作為基地、未有明顯撤資,但就已轉換營運模式,例如更嚴格「避規」,將有可能被制裁或斷絕的商品和業務,分給香港以外的商業伙伴負責,以分散營運及投資風險。他形容情況不理想,不過反映外資沒有完全放棄香港,仍正用盡不同方法,減低被制裁帶來的損害。
梁兆基:恢復通關是商界共同訴求
至於疫情下,本港始終未全面恢復與內地或海外免檢疫通關,梁兆基說進一步減少抵港檢疫日數,甚至全面恢復通關,是本地、外資及內地企業的共同訴求,指隨著全球多個國家地區陸續重開邊境,但本港仍未開放,難以發揮國際商貿角色,強調商界都會選擇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營商。
梁兆基期望下屆政府,除了恢復通關之外,亦要在房屋政策和產業發展方面做出成果。他表示,金融板塊始終不可能包圍整個經濟,認為要發展更多產業,支持不同階層人口的收入。他又舉例指,香港體壇近日接連報捷,背後牽涉政府在體育政策方面投放不少資源,指如果政府仍採取放任態度,不聚焦發展不同產業,經濟增長將落後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