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編製的「都會居屋價格指數」,反映資助房屋和私人市場房屋價格過去12年一直攀升,資助房屋升幅比私人市場更顯著。

不過自2020年疫情以來,居屋第二市場至今年5月價格走勢轉弱,跌幅近一成,相反同期私樓價格升約0.5至2.7%。報告指,過往十年的居屋升幅約2.78倍,變相令實際折讓減少,適逢整體樓市走勢放緩,流動性較低的居屋第二市場吸引力減少。加上近年一手新居屋的折扣率高,令居屋第二市場價格相對昂貴。同時亦有經濟環境因素影響,疫情對個別行業如建造、零售及製造業等,以及基層及中層家庭收人影響較大,減低居屋第二市場潛在買家的入市意欲。

都大2020年開始編製「都會居屋價格指數」,選出過去本地居屋第二市場成交量最高的五十個屋苑作為成份屋苑,利用特徵價格法分析各成份屋苑呎價,估算每月份屋苑的市值,並與基數月份市值作對比。

現時居屋市場未完全反映美國加息因素

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指,居屋第二市場價格調整反映市場供求,建議毋須過份規管,而政府長遠應為業主提供更多按揭選擇,將有利活化居屋市場成交及穩定發展。

助理教授馬耀宗指,美國通脹升溫,聯儲局大幅加息,香港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本地利率有上升壓力,雖然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由2022年初0.15厘升至現時近0.7至0.8厘,但由於居屋按揭只能使用P按,利率因素未完全反映,若將來最優惠利率上升,對居屋市場或會有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