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市面上50款食油,發現九成四、共47款樣本含最少1種有害污染物,當中20款更含3種或以上。有近六成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及有害物質3-MCPD,當中2款含量超出歐盟標準,最高一款是「御品皇純正花生油」,每公斤含2000微克「環氧丙醇」。有2款檢出基因致癌物「苯並芘」,1款含量超出歐盟標準。七成樣本驗出塑化劑。

無定致癌物攝入容忍限

消委會表示,目前無為致癌物的攝入量定下容忍限,但市民攝入越少越好,又指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過量3-MCPD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但相信正常使用食油,維持健康飲食,食油不會對身體做成太大影響。消委會又表示,今次測試結果較2017年有進步,超出標準的樣本數量減少,但仍有很多進步空間。

消委會又發現,有初榨橄欖油及冷壓油,都聲稱生產過程中不會使用高溫和其他化學物,但消委會在3款樣本驗出有毒污染物,懷疑曾經高溫處理,或受到非冷壓油污染,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椰子油益處成疑

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消委會測試發現,茶花籽油、橄欖油和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葡萄籽油、粟米油,及大豆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就最高。不過,消委會亦發現,有8款食油樣本的標示值差距,超出規定容忍限,最嚴重的一款葵花籽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少過標籤標示的含量,兩者相差超過八成半,測試結果已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消委會指,椰子油的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各油類組別中最低,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就是最高,指雖然以椰子油煮食較有飽腹感,能控制體重,但是否有益處仍然有疑問,市民應盡量避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

消委會: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油適用於高溫煎炸

消委會建議,在高溫煎炸食物時,應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油,在高溫下較穩定,又指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益,但它仍屬脂肪,長期過量攝入可令體重增加。

消委會提醒,除了須留意包裝上的資料,和比較營養值外,可適時轉換食油種類,以吸收均衡營養,又建議使用不粘煎鍋煮食,並減少食油用量,和盡量縮短高溫烹調的時間,減少油煙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