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公布第三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綜合營商指數經歷上季歷來最大跌幅後,按季急升11.4至47.1,是歷來最大升幅,反映本地中小企逐漸走出第五波疫情陰霾,各行業整體營商信心向好。

五大分項指數全線反彈,當中「投資意向」及「招聘意向」今季重回50中性水平以上,分別錄得51.1及50.5;而「營業狀況」則按季上升19.1至46,而盈利表現就上升18.3至43.6,回升至高於第五波疫情前,即第一季水平;惟「環球經濟」相對疲弱,按季上升13.7至37.5,未能重上40水平。

行業指數方面,所有行業的營商指數均全線上升;三大主要行業中,「零售業」反彈17.4至48.6,是最大增幅的行業;「製造業」較上季升13.2至46.8;「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的回復速度較其他行業慢,較上季回升7.8至43.7。

另外,77%受訪中小企的業務受到與內地或國際通關限制影響,67%同時受內地及國際通關限制影響,最嚴重的是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建造業及零售業。對於如何應對一旦今年內香港仍未能恢復通關,約3成受影響中小企指在「業務拓展及管理」和「採購」方面,考慮「加強使用數碼科技」。而「銷售」方面,有3成中小企表示會「加強電子商務」,但同時有3成表示「未有應對計劃」。

生產力局:通關是中小企營商信心關鍵

被問到何時重回50以上的擴張區間,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指,目前最影響中小企營商信心的關鍵是通關,就現時觀察,先與國際通關較為可行,希望一旦落實可為中小企帶來提振作用。他又提到,有中小企反映過去一段時間外國訂單量下跌,加上歐美經濟有衰退風險,預計需求會慢慢下跌,而內地經濟穩定,他建議中小企可逐漸把重心轉至內地,相信可受惠於內需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