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表示,內地近日逐步放寬防疫措施,雖然未必算是很大步,但肯定是向前行,相信部份參考了香港做法,例如以快速抗原測試代替核酸檢測,以及容許確診者居家隔離等。他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不論內地是否放寬防疫,疫情出現海嘯式爆發的機會本來都已經較高,形容「防得初一、防不到十五」,但Omicron仍是主流的情況下,重症和死亡個案會相對較少,只要集中推動長者等高危人士接種疫苗,就能有效減輕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他認為,內地當局應更妥善處理政策宣導及解說工作,即使不是明確提出放棄「動態清零」,都要向民眾清晰說明防控目標,例如是否以減少重症和死亡率為最高目標等。他又提出,現時已經可以將新冠病毒視作流感應對,容許普通科門診及私家診所的醫生,為新冠患者診症,以更善用醫療資源,相信內地政策都明顯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金冬雁:本港有條件推「0+0」 放寬隔離日數風險不大

金冬雁又回應兩地通關的問題,指雖然本港不掌握決定權,但如果條件許可,可以多行一步,例如將入境「0+3」措施,果斷放寬至「0+0」,以向內地做出樣板。他強調,本港已具體實施「0+0」的條件,做法亦絕非「躺平」或「無掩雞籠」。

至於消息指,政府計劃縮短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隔離或檢疫日數,金冬雁認為安排可取,指大部份確診者染疫5日後的傳播風險已經不大,加上社區一直有傳播鏈,實際染疫人數可能比呈報數字多2至3倍,相信社區仍有一定的混合免疫屏障,落實放寬隔離或檢疫安排,不會對疫情造成重大影響。

他又指,內地經驗證明,太廣泛進行核酸檢測是「無以為繼」,有機會拖垮經濟,建議特區政府參考經驗,以快速抗原測試代替強制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