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包括「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為高血壓和糖尿病高危群組,提供篩查及治療,計劃由政府資助一半醫療費用,並設有上限。

家庭醫生跟進病情  達致預防勝於治療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在電台節目指,本港人口老化,預計到2023年全港3分1人是65歲或以上,並患有慢性疾病,認為要病人輪候急診室服務並不理想,先導計劃先涵蓋高血壓和糖尿病,已經覆蓋市民有的6成慢性病,高危市民可以在社區健康中心進行健康評估,透過「一人一家庭醫生」和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在《基層醫療名冊》尋找家庭醫生,提供一站式服務,跟進病情並管理併發症,相信有助加強對市民保障,達致預防勝於治療,並減輕公營醫療壓力。

政府資助一半費用  提供多一個選擇

李夏茵計劃屬於政府資助計劃,參考以往公私營合作計劃 ,正研究細節,可能由政府資助一半醫療費用,並設有上限,專責部門策略採購統籌署,會爭取價錢相宜的私人醫療服務,亦會成立社區藥房,提供價格相宜的藥物。她說醫療體系成本開支是挑戰,經濟條件較差或有需要的市民可使用公營醫療網,但較有經濟能力的市民,可參與計劃多一個選擇。先導計劃不設名額。

李夏茵又指,已經成立的18區康健中心,因疫情影響未能發揮原本功能,但在藍圖推出後將有新角色,期望日後市民篩查輪候時間越短越好,不需要等1、2個月。

醫生須先加入名冊才能參與資助計劃

基層健康醫療專員彭舟飛指,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必須先加入《基層醫療名冊》,但目前本港5、6千名家庭醫生中,只有2600名醫生加入名冊,他指日後參與政府資助計劃,包括疫苗注射及長者醫療券使用,都會找在名冊上的醫生幫忙,希望提高醫生加入名冊的誘因。

李夏茵指,目前有500萬市民已經使用醫健通, 但醫生使用情況有待提升,將要求參與計劃醫生使用醫健通,程式提供一站式服務,病人及專職醫療人員可查看病歷,期望日後加入提醒及轉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