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將最低工資水平由每小時37.5元,上調至40元,增幅為6.7%,5月1日起生效。

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王沛詩指,今次調升已跑贏通脹,又指已經在防止工資過低,以及盡量減少低薪職位流失之間,取得平衡;如果僱主無能力支薪而刪減職位,並非社會之福。

今次調升最低工資,估計有約7.33萬人直接受惠。對於受惠人數被指過少,王沛詩就指,相信社會不希望人人都領取最低工資,又指提高最低工資後,企業也要調高其他僱員的工資,連鎖效應下,最後加薪僱員將多於7.33萬人。

至於新水平實施後,有多少企業會由盈轉虧,王沛詩表示無確實數字。對於未來最低工資會否由「兩年一檢」調整至「一年一檢」,如果縮短周期,相信每個檢視數據的環節將更緊湊,並要由當局研究,相信現時未是時候。

署理政府經濟顧問侯家俊指,上次最低工資調整是2019年,至去年11月累計通脹為5.4%,今次最低工資加幅為6.7%,指雖然外圍價格壓力高,但本地成本壓力可控。

報告假設不同經濟情景評估最低工資影響

委員會的報告假設不同的經濟情況,評估調升最低工資的影響。假設本港今年上半年經濟按年增長4%,委員會估計,調升最低工資將招致的額外薪酬開支為4.7億元,佔總薪酬開支0.05%,估計失業率會升幅會少於0.05個百分點,對通脹率的影響亦不足0.05個百分點。

假設上半年經濟按年收縮3.5%,額外薪酬開支會增至9.1億元,佔總薪酬開支0.11%,基層失業人數會增加約2500人,失業率升幅為0.07個百分點,對通脹率的影響約為0.05個百分點。

目前最低工資是兩年一檢,今次是政府相隔4年後調整最低工資水平,2021年由於本港經濟受到疫情打擊,當局決定凍結水平。根據統計處前年5至6月的數據,本港賺取最低工資水平的僱員人數有1.43萬人,時薪少於40元的僱員有7.3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