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在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第137區用地,發展新社區,並將會在現有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比3,供13.5萬人居住,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在2030年遷入,涉及1.26萬個單位。

當局表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西面航道。當局會以較大單位面積和較高的休憩用地比率,作為規劃基礎。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建築物高度將由東北至西南朝海旁方向逐步遞減。道路和發展用地的佈局亦會順應盛行風向,使景觀及通風更佳。

首批居民入伙時或未有鐵路和隧道配套

將軍澳—油塘隧道和及將軍澳線南延綫,將會服務當區,鐵路站將位於3分之2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不過,當局承認首批居民入伙時,延綫和隧道都未必趕及投入服務,當區會興建交通交匯處,居民可選擇小巴、巴士或步行至港鐵康城站,接駁對外交通。

發言人指,當局在日出康城對出位置填海約2公頃,用作興建鐵路,又表示填海範圍已經大幅度減少,形容必不可少。

填海建電力設施輸入內地電力 助達減排目標

另外,當局亦計劃在華人永遠墳場對出位置填海和削坡,提供約25公頃土地,興建接收內地電力的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海上垃圾收集站,並重置兩個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發言人表示,向內地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有助達至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設施須以水路運輸,已盡量安排公共設施遠離民居。

當局指,填海工程會在2025年展開,為達到2035年碳排放減半的目標,墳場對出位置的填海工程要在2028年前完成,以興建電力設施,輸入更多內地的可再生能源。發言人又表示,暫時未有整個項目的成本估算,指今次項目的填海土地不是很多,但可帶來5萬個單位,是值得的投資。

方國珊反對填海 綠色和平質疑為引入核電鋪路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反對填海,認為填海會影響環境和居民健康,建議當局研究擴大137區的發展範圍,增加將軍澳綫南延綫隧道的海底深度,免除鐵路保護層的填海,並將配套設施搬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

綠色和平質疑當局為引入核電鋪路,指早前的「長遠減碳策略」的公眾諮詢結果顯示,超過8成人反對區域合作等深度減碳措施,批評政府漠視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