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牌照,將於6月停播收費頻道。有線寬頻行政總裁黃思遠表示,交還牌照純粹是商業決定,指收費電視競爭激烈,經營困難是全球現象,又指收費電視的經營很依靠足球賽事轉播,但轉播費並不低,如果無轉播,觀眾就會流失,有線電視的訂戶就由高峰約100萬跌至近期的68萬。他又指,免費電視已不再是「一台獨大」,公司看到市民對廣東話節目有需求,認為是契機,因此決定集中資源,做好節目,借免費電視頻道擴大覆蓋率,未來亦會加大投資,希望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群,亦會與亞洲區伙伴合作。

被問到同時訂購收費電視及寬頻上網等服務的「綜合服務客戶」,將如何計算退款,黃思遠就指,客戶合約有訂明寬頻和電視服務的收費明細,會按合約訂明款項退款。至於「綜合服務客戶」的數目,他就指是商業秘密,但就指為數不少。

黃思遠又強調,公司並無裁員計劃,正積極招聘中,又指如果員工成功推薦其他人加入公司,最高可獲1萬元獎勵。

消委會接獲兩宗查詢

消委會接獲兩宗相關查詢,但相信收費電視牌照不影響寬頻等其他服務,收費電視用戶帳戶內的餘額,可轉至其他服務或退款。終止服務後,用戶可將機頂盒拆除保留,或交還有線回收。
 
消委會預料近期會有大量用戶致電有線查詢,建議有線安排足夠人手處理查詢,消委會亦會協助消費者。

趙應春:觀眾生活習慣轉變令有線失去優勢

有線新聞前執行董事趙應春表示,有線開台時,以新聞、電影和體育內容作為招徠,但30年來觀眾生活習慣有變,觀眾可以在手機免費索取資訊,加上串流平台出現,網上亦有體育賽事轉播,有線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他表示,90年代尾至2000年初,是有線的黃金時期,能夠搜羅不同大型球賽和運動會,但後來經營困難,曾經思考不同選項,包括放棄收費業務,轉型至多媒體發展,直至2017年九龍倉不再注資,及後有新股東加入,員工認為可咬緊牙關,最終發展至今。

趙應春又指,now TV有母公司全力支持,相信仍可繼續經營,但他指英超轉播權數以億元計,如果每個訂戶只需付幾百元,經營也不容易。

學者:收費電視仍有生存空間

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指,有線電視初期錄得盈利,主要靠國際體育和本地新聞頻道,但之後曾經失去體育頻道轉播權,流失訂戶,雖然其後失而復得,但轉播費高昂,盈利未能彌補損失。她又認為,有線以「批發方式」營銷,即是讓訂戶以一個價錢綑綁收看多個頻道,以致用戶的盈利貢獻都一樣,其後now TV加入競爭,以「零售方式」容許訂戶按喜好選擇不同的頻道套餐,成功搶奪市場。她又指,奇妙電視公司一直想開拓大灣區市場,而近期香港文化在內地有少許復興跡象,有機會可以在大灣區的廣東話市場發揮。

梁麗娟指,本港對本地製作仍有需求,體育賽事亦有既定的支持者,而本港中產比例亦較高,相信收費電視頻道仍有生存空間,關鍵在於如何吸引願意花錢娛樂的人成為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