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表示,去年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連同港澳的外貿總值達到2.5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量5%,認為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指服務大灣區建設,海關責無旁貸,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設施「硬聯通」和合作「軟聯通」,包括加大橫琴合作區先行先試力度;加強粵港澳三地海關監管互認,積極推進增加廣東省清關點的「跨境一鎖」計劃,推動「澳車北上」落地,之後的「港車北上」也加快推進;加強經認證經營者(AEO)互認和「單一窗口」合作,推動貿易數據聯通,探索實施「一單兩報」;以及優化簡易通關模式,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動和加大情報共享。
內地港口堆積空櫃 海關總署:出口用箱量正持續增長
內地傳媒報道,內地部分港口有大量空貨櫃堆積,引起外界關注外貿情況。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回應指,空箱堆積因為前一段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國內堆存成本較低、國外疫情緩解後空箱大量回流,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他指,2月下旬以來,出口用箱量正持續增長,強調大量空箱在港口蓄勢待發,反映國際市場依然看好內地的出口能力。
俞建華指,3月以來的外貿發展形勢開局平穩,趨勢向好。但確實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包括外需減弱、全球通脹高企、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等,對全球貿易構成持續衝擊。加上一些國家強推「脫鉤斷鍊」、地緣政治風險、最近西方部分國家金融市場的波動等,對全球貿易環境產生衝擊,但中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隨著內地經濟形勢整體好轉,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對今年中國外貿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標充滿信心。
實現通關和管理數碼化能提升監管效能
俞建華稱,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貿易規模大、貿易形態多、監管要求高和安全壓力大,如何做到「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是監管時面臨的主要挑戰,但相信實現通關和管理數碼化,提升監管效能;強化「境外、口岸、境內」三道防線等,有助提升海關治理體系。海關去年先後出台23項支持措施,有逾1300條舉措落地,受到經營主體歡迎,亦取得預期效果,目前正重新評估相關措施,希望全數保留以確保政策的延續性。
談及跨境電商發展,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指,截至2月底,在海關備案的跨境電商海外倉企業已經達到1713間,下一步將運用智能化的驗核手段,通過對報關單證的真實性驗核,防範跨境電商走私行為;加強與跨境電商平台企業的協作,把風險防範關口前移,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海關監管風險;廣泛開展商品條碼應用,加強對商品溯源管理,讓消費者安心放心;持續關注境外食品安全問題,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同時將會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電子繳稅、推廣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後裝用」、強化數據分析服務,為新業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預期引導和優化海外倉申報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