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秘書處就《財政預算案》發表研究報告,指過去4年,本港的財政儲備減少3536億港元,減幅高達3成,如果不計發行債券和回撥房屋儲備金結餘,財政儲備流失總額更可能高達5649億港元;公眾關注公共財政的長遠承擔能力,國基會亦建議香港全面改革稅制,擴大稅基,重建財政緩衝空間,但當局至今尚未推出任何擴闊稅基的重要措施,相信是基於審慎原則,不想動搖香港低稅率、簡單而具競爭力的稅制基石。

研究又指,全港最低收入的6成家庭,去年的住戶收入中位數,仍低於2019年的疫情前水平,減幅為3%至11%不等。不過,預算案的一次性紓緩措施規模較小,引起未必能夠紓減基層和中等收入家庭財務壓力的關注。不過,社會亦有支持疫情後政府須緊縮開支的迴響。

料今年消費券提振作用較理想

研究又提到消費券的成效,指去年推行次輪消費券期間,整體消費市場只是按年增長0.8%,明顯低於前年首輪時的13.6%強勁增長。不過,今年第3輪消費券的經濟提振作用,預期較為理想。除了社會正在復常外,宏觀經濟亦明顯改善,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亦已增強,他們甚或動用早前積蓄,釋放積壓多時的消費需求。研究指,雖然消費券有助改善基層及中等收入家庭的財務狀況,但亦可能未能精準扶助有需要家庭,成本效益或有不足。

報告又指,本港近年的綠色債券未償還金額快速上升,引起公眾疑慮,但國基會資料顯示,如果將政府資產抵銷部份政府總體債務,全球35個先進經濟體中,只有4個政府無淨債務,分別是香港、新加坡,盧森堡和挪威,反映香港的雄厚公共財政實力,但有意見亦告誡香港切勿重走西方經濟體負債纍纍的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