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表示,會將大灣區學習經歷列入必修課程,幾年內要求所有學生到內地考察或實習,親身了解國家經濟環境,而不是道聽途説。

犯錯學生悔改應給予機會 中小學內地交流成效不如人意

張仁良在本台節目指,無聽到有學生因參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被捕,而被拒入境內地。他說,過往有學生的作為是不能接受,但如果他們當時是受社會氣氛推動犯錯,現時悔改,認爲「大人應該給學生機會」。他指明白年輕人衝動,有傲氣,鼓勵學生多聆聽及分析,要有耐心聆聽前輩的意見。

他又指,過往中小學內地交流團的成效不如人意,學校要思考如何更有效率,認爲交流團認清目標及有規劃,讓本港學生與内地建立聯繫,回港後要跟進。 

國安教育應深入淺岀 學生會無選舉代表性低

張仁良指,國家安全教育應該有系統性深入淺岀,將國家安全與生活拉上關係,不宜向學生解説深奧的法律條文。他和幾名業界代表編制小學國安教育教材,包括以動漫介紹中國歷史人物,獲得900萬點擊率;亦有為小一學生製作國安卡通片,教導學生要遵守家規和校規,再伸延至社會。另外,教大學生必修的通識課程亦要求學習基本法及國安教育。

張仁良指出,教大學生會過去四、五屆是臨政,近年甚至無政綱、無選舉,無代表性,難以稱為學生會,因此早前不承認他們的地位。他同時強調,學校一直承認學生會,但要有內閣透過選舉選出學生會。

應研究利用科技提升教學 學額減少但市場仍有需求

近期興起的科技ChatGPT,教大允許學生使用AI工具作為輔助。張仁良認爲,不能禁止科技發展,反而要擁抱科技,教師應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提升教學,增加學生學習效率,建議學生在交功課時自行申報有無使用ChatGPT,認爲仍然有方法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

張仁良又指,政府因應本港人口結構改變,出生率下降,教師需求減少,在2023至2025年減少教大一成師範培訓學額,但學校仍然有招聘教師,顯示市場對教師仍有需求,相信不同行業同樣面對人才短缺,要透過培訓或外來人才填補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