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的詳情,建造業最多輸入1.2萬名外勞,運輸業最多輸入8000人,航空業佔6300人。

黃偉綸:不容人力短缺成阻礙復蘇的瓶頸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隨著本港人口老化,香港出現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的問題,多個人力密集的工種,特別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均有人口短缺問題;面對嚴峻及迫切的勞動力短缺現實,政府會果斷處理,不容許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蘇、窒礙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瓶頸。

黃偉綸指,推行新政策及安排時,會堅持一直以來奉行的原則,包括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當行業已盡力推出培訓及各種鼓勵就業措施,仍有人力不足問題,就要考慮適度及有規範地輸入勞工,確保經濟有足夠動力向前發展。他又說,輸入外勞不是引入廉價勞工,指外勞的工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

黃偉綸表示,每名輸入外勞的僱主,都要就每名輸入的勞工,繳付每人每月一筆過400元的僱員再培訓徵款,相關款項會全數交給僱員再培訓局,用以加強培訓本地勞工。

孫玉菡:每半年向勞顧會匯報輸入外勞計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當局會就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外勞的計劃,定期向勞顧會匯報,初步計劃每半年匯報一次,審批權會由指定公職人員負責。僱主要就每個外勞繳付再培訓徵款400元,而且設有人手限制,最多每兩個本地員工配一名外勞。住宿方面,僱主可選擇在香港提供住宿,亦可以讓員工在內地住宿。如果輸入的勞工是內地人,僱主必須經過內地核准的對外勞務工作企業招聘。

孫玉菡強調,本地勞工是根本,會加強培訓工作,再培訓局就業掛勾課程的學員,每個月能得到再培訓津貼5800元,會增至8000元。

他表示,香港正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在2018年,香港的勞動人口不計外傭共有368萬人,而去年只得346萬,其中低技術人口減少了16萬,因此社會復常後,很多行業都人力不足。

孫玉菡:非繞過勞僱會

孫玉菡被問輸入外勞計劃是否架空勞僱會協商三方的角色時說,並非繞過勞僱會,院舍,建造,及運輸業的勞工長期結構性短缺,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局方不用就個別個案向勞僱會諮詢,但期望會每半年向勞僱會匯報本地勞工市場狀況。又指,每個行業都要就每個申請個案向勞僱會證明在本地招聘有困難,政府會嚴格把關,確保所有本地工人會獲優先就業。

孫玉菡:26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

孫玉菡又表示,會優化現有的補充勞工計劃,在運輸業及建落業以外的行業,可以透過計劃申請輸入外勞。根據現時的補充勞工計劃,共有26個非技術、低技術的職位不接受輸入外勞的申請,相關安排將會暫緩兩年,相關職位期間可申請輸入外勞。

孫玉菡指,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會保留過往的部份安排,包括申請輸入外勞前,需要由勞工處安排4星期的本地招聘,勞工處會就每宗申請作分析及甄別,每宗個案亦需要諮詢勞僱會。他指,會制定績效指標,僱主提出申請,經勞工處甄別後,要在3個月後作出審批決定,以精簡審批程序及勞僱會的審批流程,

甯漢豪:輸入外勞計劃優先適用於公營項目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建造業輸入外勞計劃的配額上限為1.2萬個,會優先考慮適用在造價超過10億元的公營工程項目,例如公營房屋、鐵路、機場工程、醫院等。甯漢豪指,公營項目有工務部門或相關法定機構近距離監管,相信外界會有更大信心,但如果私營項目能證明部分工種的人力,在香港非常短缺,當局亦會考慮在特殊情況下批准輸入外勞。

甯漢豪又指,僱主如果為外勞提供在香港的住宿,必須居住在指定地點,包括工地宿舍或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隔離設施將交由建造業議會管理,僱主要向建造業議會繳付租金,可按現行機制在外勞薪金扣除。她說,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的2000個單位,將改作建造業宿舍,預料可以容納8000人居住;宿舍將增設活動室、多用途室和煮食空間等設施,目標10月啟用。至於宿舍地點較偏遠,她回應說,選址難以鄰近所有工程項目,只能以照顧最多數為主。

甯漢豪指,建造業議會的推算顯示,未來5年熟練和半熟練工人,連計技術員,在今年會有1.4萬至2萬人的短缺,到2027年,就有超過4萬人的短缺,今次將外勞配額訂在1.2萬個,反映輸入外勞只是多管齊下策略的其中一環,政府和業界仍然要努力做好培訓,鼓勵善用創新科技。

林世雄:針對10航空業工種輸入最多6300人

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表示,航空業輸入外勞的計劃,會針對10個人手短缺的工程,輸入最多6300人,當中包括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飛機維修技工、客戶服務員、維修員等。住宿方面,由於機場鄰近港珠澳大橋,當局估計絕大部分輸入勞工會在內地居住,機管局將會統籌跨境交通,讓外勞可以即日來回機場工作。林世雄又表示,由於本地勞工不願意到機場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交通時間較長,車費較貴,因此當局會要求參與計劃的僱主,就每名外勞向機管局每月繳交400元,機管局每年亦會撥出與僱主繳交總額相若的款項,資助本地前線員工的交通費,或者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至於公共小巴和客車行業,將有1700個外勞配額,其中公共小巴司機佔900個,客車司機就佔800個,分別是相關行業的一半空缺。外勞司機必須持有獲運輸署認可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者以上,運輸署亦都會協助安排他們在香港參加小巴或巴士的駕駛執照考試,外勞司機必須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熟悉香港交通規則,駕駛路線,才可以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