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多項大型基建即將上馬,工程界求才若渴。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指,學會去年4月發表的人才調查估計,業界將出現2成空缺,未來5年平均缺少3000名工程師,當中20歲尾至30歲尾的中層人員流失最嚴重,學會去年12月已到英國倫敦,招攬工程系學生來港工作,期望今年再前往當地「搶人才」:「是否可以與英國經貿辦等單位協調,去當地接觸已考取牌照、在當地執業,或者以前在香港執業的工程師,鼓勵他們返香港,這是今年工作之一,其他地方亦都會考慮。」
 
建造業議會預計,本港未來公私營整體工程量將達至每年超過3000億元。即將卸任會長的卜國明指,看好香港工程的發展空間,鼓勵移居海外的工程師回流。「香港是個好地方,未來會有重大土地房屋、交通基建、創科項目,5年、10年後可以做到一項偉大工程,我自己都經常與太太、子女驕傲地說『中環灣仔繞道、港珠澳大橋、東區走廊,我有份起』,所以我鼓勵那些已經走了的朋友,積極考慮回來香港。」

卜國明:有份參與大型項目感自豪 鼓勵海外工程師回流
 
政府將發展及建造業專才納入「人才清單」,有人質疑會同本地工程師「爭飯碗」,卜國明指,措施只屬短期補充人手,指不擔心會影響本地的工作機會。「大家不需要擔心,因為香港真的缺(工程師),我們缺少共3000名工程師,顧問公司、承建商如果在香港聘請到,不會到內地或外國請人,成本一定貴過香港;開放的條件是薪酬不能低過本地的入息中位數,住宿等也是很大成本。」
 
工程師學會去年起先後,在機電、土木、岩土工程界別,與內地簽署資格互認協議或意向書,卜國明指,暫未能估計有多少人經協議來港,又稱互認協議只是提供入場券,工程師來港執業仍然需要經過審批。他又希望,協助年輕工程師盡快考牌,希望政府長遠能精簡審批流程、引入創新技術,提高工程效率,減低開支。 

記者:林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