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衛生局和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政府的病人電子健康紀錄平台「醫健通」,對糖尿病人自我管理血糖有成效,若同時使用程式中的「健康管理」功能,血糖管理表現會更佳。研究結果已經在國際醫學雜誌《自然》旗下的合作期刊發表。

研究團隊前年1月至去年5月,分析逾10萬名糖尿病患者的數據,約28%患者有使用「醫健通」程式,當中約1740人有同時使用「健康管理」功能,他們的血糖管理表現最好,成功控制「糖化血紅素」,即過去3個月平均血糖值,至理想水平的機率平均高出40%,其中年輕女性患者的機率更高出60%。

分析指,患者透過「健康管理」功能,可自行記錄血壓、血糖指數和心率等,能監察身體狀況的變化,更輕鬆管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亦可讓醫護人員觀察數據,更全面掌握病人的健康狀況,提供更及時的診治和健康支援服務。團隊又相信,由於年輕女患者一般較關注自己的健康,較大機會尋求健康資訊,亦較熟悉手機程式的操作,因此她們控制「糖化血紅素」的效果最顯著。

冀用「醫健通」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

帶領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表示,糖尿病患者一般每3至4個月覆診一次,病人需要帶備的文件和紀錄繁多,亦未必齊全;而「醫健通」的「健康管理」紀錄,就可讓醫護人員即時查閱數據,更易對症下藥,或轉介至其他專科跟進,加快醫療程序,有效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

黃至生又舉例說,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記錄打針後的血糖值,並要詳細列明相關數值是用餐前抑或用餐後量度,亦要記錄自己在哪些狀況下,血糖值會特別低;相信使用「醫健通」手機程式,能較易輸入資料,比用傳統方式、以紙筆記下更詳盡。

長者用「醫健通」比例偏低 團隊倡加強推廣

另外,團隊發現,60歲或以上人士使用「醫健通」的比例只得24%,較60歲以下群組少近一半。研究人員認為,長者不熟悉手機程式操作,導致「醫健通」使用率較低,建議減少長者使用程式的障礙,並鼓勵病人家屬,利用「醫健通」協助病人管理健康,以及加強推廣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