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下午開會,討論日本福島核電廠計劃排放核廢水之下的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主席、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排放計劃仍有很多不確定性,存在很大隱憂,又指香港一直有抽查日本進口食品,會以風險為本,因時制宜進行管制。

梁美儀表示,即使日本有系統去除核廢水的多種核素,但一旦出現機件故障或人為錯誤,就未必百分百可靠,而且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亦提及,核廢水仍存在7種或以上放射性元素,即使稀釋也不能解決問題。他指,如果核廢水排放出海,污染物可隨著水文和地心吸力,依附在有機物,並在海底大量積聚。

他又批評東京電力公司的生物試驗簡單,只是測試成年物種對氚的反應,未有考慮其他放射性元素,以及對生物幼體的影響,而且試驗的曝露時間短,日方的排放計劃可能長達30年,目前並無科學數據評估長遠和慢性影響。梁美儀指,日方使用非常簡陋的數學模型,推斷污染物的擴散程度,IAEA的報告亦指要緊密監測情況,驗證相關的推算是否合適。

大亞灣核電廠被指廢水氚含量更高 梁美儀:混淆視聽

對於日方有人指大亞灣核電廠的核廢水,氚含量比福島的核廢水還要高,梁美儀認為是混淆視聽,強調兩者是「兩碼子」的事,指福島核事故的核廢水,直接進入反應堆,涉及過百種很高劑量的放射性元素,而一般正常運作的核電廠廢水,核素很低,而且會先儲起,經過半衰期才排放,每年排放數次,而不是每日排放。

梁美儀指,如果進食受到核污染的水產,放射性物質有機會在體內積聚,導致基因突變,嚴重者會致癌,食得多會有急性反應,但他強調香港食安把關非常好,市民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