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去年國內生產總值達6435億新加坡元,折合約4788億美元,全年經濟增長3.6%,屬高收入國家。新加坡香港商會會長陳文平接受訪問時表示,近年有意到新加坡開公司的企業,大多涉及金融和資訊科技界,亦有部份是從事高科技或環保產業等。他說,在香港積極「搶企業」的同時,在新加坡開公司或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門檻就越來越高,目標是吸引高質素企業,認為香港應急起直追。
 
「設家族辦公室首年投資金額要有1000萬新加坡元(折合約586萬港元),第二年承諾投資額是2000萬新加坡元;以往開家族辦公室,會獲批出2個就業通行證(Employment Pass/ EP),現在改例了,由2個變成1個,所以不是開公司掛名、不辦公就能取得EP。」
 
陳文平表示,星港兩地事實上有不同的機遇,其中香港較著重發展內地市場,新加坡則放眼東盟,認為兩地企業良性競爭並無問題,甚至可「強強聯手」,在較小型的市場中一同做較大型的項目。
 
香港一早已應輸入外勞 惟籲勿「照抄」新加坡

 
至於新加坡工作人口當中,有3分1都是外勞,但香港輸入外勞的政策就惹起爭議,陳文平認為,香港一早已需要輸入外勞。「既然要發展,就需要人手,現在香港建築工人平均年齡是55歲,如果不再引入來,之後又要大力發展房屋、增加供應,又要填海,那誰人去做呢?」他說,新加坡政府已有相當完善的引入勞工政策,但建議特區政府不宜完全「照抄」,要顧及外勞抵港後住屋等需要。
 
「引入數萬人來,之後就要安排好他們的起居生活、身心健康等。我想香港的官員不只參考新加坡經驗,有些適合香港環境的,可以複製模式,比自己憑空想像出來更好;不適合的,就自己創新,確實有這樣的需要。」
 
陳文平又指,為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新加坡政府對多個工種的外勞都有設配額,所以企業並非輕易就能聘請外勞。
 
商會主席邱達成:新加坡企業關注香港最新變化
 
商會主席邱達成表示,昨日與到訪的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後,感覺香港正轉型,加上李家超表明東盟市場對香港越來越重要,相信將有很多合作空間;商會不少會員在疫後,希望親身到港了解當地近年的變化。
 
邱達成又指,很多中小型的新加坡公司認為,透過香港進入大灣區市場,是比較「舒服」的做法,亦關注香港能否在一國兩制下,扮演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記者:馮天蘭 新加坡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