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早前研發治療慢性便秘的顆粒沖劑,並已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將於下半年在美國展開第一期臨床研究,邀請當地20名病人,測試沖劑對不同種族的臨床效果。

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總裁卞兆祥在本台節目表示,世界各地都有約1成4人有慢性便秘,美國早前有調查發現,目前治療慢性便秘的藥物,部份效果不理想,有6至7成病人亦對藥物效果不滿意,希望透過中西醫進行共同研究,滿足臨床需求。新研發的顆粒沖劑屬第4代中藥,質量控制更好、方便服用,治療效果與一綫西藥藥物效果差不多,效力能維持7至8周。

卞兆祥說,每種中醫藥材有上千種成分,亦有不同來源、採集時間,質量控制成最大困難。他指,中心在政府創新科技署支持下,已完成多次分析和實驗,亦與澳門大學、芝加哥大學合作,並邀請FDA前評審官、內地多名專家、藥厰董事等作為顧問,為藥物製作、提取物質等,定出安全標準,前後共完成20批次測試,通過審批,估計共3期臨床研究需時4年。

卞兆祥:本港中藥研發具優勢

卞兆祥形容,內地是中藥研發的大本營,已有7至8款同類藥物取得FDA臨床試驗許可,而香港中藥研發主要由大學科研機構進行,新藥能通過FDA審批已是重要一步。他認為,香港優勢在於研究團隊有豐富經驗,亦有政府的支持,以及背靠祖國、有國際聯繫,希望中藥能走出香港和中國內地,通過國際審核,將「中國的寳」變為「世界級的寳」。他又指,正陸續進行潰瘍性結腸炎等其他項目,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中醫藥研發,加強官產學研資等多方面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