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今年頭7個月接獲38宗有關痛症療程的投訴,普遍涉及療程效果不佳及不良行銷手法等,投訴數字比去年同期多超過2倍。接獲的投訴中,最高涉及的預繳式消費金額高達107萬,平均每宗個案亦達6萬元。
背痛市民被推銷7萬元拍背療程 當晚劇痛入院
消委會接獲的其中一宗投訴,指受背痛困擾的投訴人因免費體驗及贈品的招徠吸引光顧,職員聲稱病人脊椎彎曲,情況極為嚴重,而在首次療程後表示只有「照背部」檢查是免費體驗,其餘療程需收費,並高壓推銷7萬元的療程套餐。投訴人在當日接受以儀器大力拍打脊椎兩側的療程後,當晚背部劇痛,需入院留醫。投訴人的兒子向消委會投訴,認為療程公司誇大成效,職員誤導及誘導父親購買大額套票,經調停後,投訴人最終獲退款約5.5萬。
涉痛症療程投訴最高涉款107萬 次數在限期內無可能用完
而涉及107萬的個案中,當事人因膝頭痛,第一次被游說下購買約5萬元,共60次預繳療程,其後每次進行療程,職員都再游說事主預繳購買更多療程,半年內共花費107萬療程,預繳的療程次數在期限內無可能用完。及後事主在評估下被發現患有認知障礙症,影響思考能力。家人向消委會投訴,最終在調停下退回35萬元。
消委會指,有痛症中心為取得客人信任,在推廣及中心裝修上,塑造是醫療中心的形象,誤導消費者,提醒商戶不能以高壓手法或誇大病情及成效的方式,誤導消費者簽訂服務合約。消委會又建議消費者留意中心有無取得註冊牌照,如有療程公司訛稱由註冊物理治療師或中醫等提供服務,就屬於違法。
黃鳳嫻:一般治療均是逐次收費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指出,一般普通物理治療師、脊醫和中醫都是逐次收費,不會要求病人預繳大筆款項購買套餐。消委會強調,痛症未必容易找到成因,病情亦會隨時間變化,而病人對療程的接受程度亦有不同,呼籲消費者作預繳式消費前審慎決定。
消委會又呼籲,購買附帶優惠的療程套票前,應先向商戶了解優惠詳情,以及是否設有退款機制。病人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痛症成因及治療方法;又指部分痛症難以根治,消費者不應期望療程可將痛楚歸零,要有心理準備與痛楚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