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得獎名單,其中「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就由4名學者獲得,分別是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及張祥雨,以表揚他們提出深度殘差學習,加強神經網絡深度,促成了ChatGPT、AlphaGo等突破性成果。他們的獲獎工作,都是在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完成。

至於「生命科學獎」,就由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免疫學教授柴繼杰,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獲得,表揚他們發現植物抗病小體,解釋在抵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周儉民說對獲奬感到激動,感謝評委對科學工作的認可,又指他與柴繼杰合作研究接近20年,期望研究成果能在未來協助農業對抗病蟲害。

至於「物質科學獎」,就由中國超導物理學家趙忠賢及物理學家陳仙輝奪得,大會表彰他們在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趙忠賢指,得獎是對合作團隊的支持及鼓勵,認為超導領域上仍然有很多研究空間,相信年輕一代的中國科學家能有更多貢獻。

今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典禮,將首次在香港舉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於公布得奬名單的儀式上表示,「未來科學大獎」有「中國諾貝爾奬」之稱,鼓勵兩岸四地的優秀科學家,10月的頒獎禮將聚集人才,有助加強交流。

他又指香港近年創科發展備受國際認可,體現香港具備優秀科學人才及紥實的實力,特區政府亦會繼續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舉辦世界級學術盛會,提升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認知及興趣。

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2016年起設立,由一群科學家和企業家發起,目的是獎勵在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有傑出科學成就的科學家。大獎分為「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個獎項的得主可獲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