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西九管理局一直面對資金嚴重錯配的問題,原本資金鏈將於今年斷裂,但過去幾年,管理局內部大力緊縮開支,將斷鏈時間延後,並已回收近一半成本,按現時推算,預料到2025年3月,將無法再緊縮,屆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及戲曲中心等,將不能舉辦更多展出及表演。

唐英年說,西九管理局已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遞交具體方案,當中包括短、中、長期計劃,以達致管理局未來行穩致遠,在財政上自負盈虧、可持續發展。他指,待局方批准方案後,便可向外公布,並啟動相關程序。

新財政方案 或建議容許賣斷住宅部份業權

現時政府與西九管理局的協議下,發展項目不能「賣斷」業權予發展商,去年新地投得「西九藝術廣場大樓」項目,亦是以長達47年發展年期的建造、營運及移交(BOT)形式批出。而住宅部份佔發展項目比例最多兩成。消息指,西九管理局提出方案建議容許管理局就未來第2A、2B和第4區的發展項目招標時,賣斷項目住宅部份的業權,以提高招標吸引力。

學者憂政府失去土地規劃自主權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麥萃才指,雖然出售住宅用地,有助在短期内套現大筆資金,但西九文化區坐落維港海旁,是「可一不可再」的優質地皮,亦是屬於公眾的娛樂空間及休憩用地,擔心方案獲得通過,會令政府失去土地規劃的自主權,日後如果有需要收回土地作發展用途,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麥萃才又指,西九文化區原本的發展定位,是作為香港的文化旅遊地標,幫助帶動高端的經濟活動,如果將部分用地出售變成私人物業,會與發展原意相違背,希望當局研究有否其他替代方案,包括由政府出售其他地皮換取資金,幫助西九填補資金缺口等。

區內原定尚有3個大型商業項目 4個文化項目懸疑未決

盤點目前西九的土地資源,西九管理局去年曾經就「西九藝術廣場大樓」招標,是首個成功招標的主要商業項目,項目以建造、營運及移交(BOT)形式發展,由唯一入標的新地中標,但開標時無披露標價,只表示新地回標價符合市場水平。

而西九文化區尚有三個大型酒店/寫字樓/住宅項目未推出市場,包括2A、2B區項目,以及2019年曾經推出,但及後暫停招標的第4區藝術、商業、展覽(ACE)項目。

至於餘下的第二和第三批未開工的文化項目,包括音樂中心、大劇院、音樂劇院和中型劇場,西九管理局去年已經向立法會表示,這四個文化項目,需要視乎西九財政狀況再作研究。

唐英年:要確保從土地中「搵夠錢」 須跳出原本的框架

唐英年表示,西九管理局在文化區構思階段已提出,全球各地營運文藝設施都無法達致自負盈虧,管理局過去亦一直與政府商討,希望爭取撥款;但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當局動用近7000億元防疫抗疫,佔1.5萬億元儲備近一半,因此西九管理局決定不再爭取政府撥款,以免「同民生爭資源」,強調在關鍵時刻,管理局應表現出擔當。

他說,西九管理局唯一的資源是土地,要確保能從中賺取足夠資金,保障未來營運需要,就必須跳出原本的框架,設法配合市場需要。他又指,管理局早已決定採用「酒店、住宅及商業」的土地融資模式,資助文藝設施的營運,強調初心不變,而遞交予政府的方案中,已優化相關模式,以迎合市場變化。

唐英年:世上有「如果」便沒窮人 冀徹底解決問題

唐英年談到,過去7年,建造高鐵阻礙西九文化區的商業發展,指工程借用了西九的土地,用作卸泥區,令西九所有商業發展基本上停滯不前。他說,如果管理局的財政充裕,時間上的配合當然會更好;但世上可以有「如果」,就不會有「窮人」,因此只能用最好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困難。

他指,管理局將繼續控制開支,並設法進一步提高收入、向外籌募捐款。他又重提自己在2003年按任財政司司長時,政府面臨近500億元財赤,但他在4年內扭虧為盈,令政府坐擁上千億元盈餘,更令往後十年的司長「未見過赤字兩個字點寫」,強調希望更徹底解決問題,不相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