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一項中期研究結果發現,本港的過渡性房屋計劃,在目前全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房屋計劃中,是居住人口、單位數量最多、發展速度最快及社會參與度最廣,認為過渡性房屋計劃有效應對本港的房屋問題。

研究是針對全港35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展開調查,佔整個計劃公營單位數目約86%,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了過渡性房屋的住戶,結果顯示住戶普遍認同過渡性房屋有助改善家庭及鄰里關係,生活環境有利健康並感到安全。研究團隊指,相信是與過渡性房屋由社會服務團隊營運有關,居民有更多機會參與社區活動,融入社區。

團體亦指出,研究發現過渡性房屋計劃面對多個痛點,包括用地期限相對較短、政府資助金額涵蓋範圍有限、設計及發展過程中或有技術問題、偏遠地區項目入住率低等,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表示,當局應該盡早將過渡性房屋計劃納入長遠房屋策略,滿足香港的住屋需要,並整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計劃,減低兩者租金差距,以及在餘下的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項目中,由政府牽頭統一採用「組裝合成單位設計」。
 
部分位於新界偏遠地區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一直被指入住率偏低,凌嘉勤指,根據政府最新的數據顯示,偏遠項目的入住率已經增加至超過8成,相信隨著更多機構持續為劏房戶舉辦睇樓團,入住率會繼續增加。他又認為,隨著北部都會區及新田科技城項目陸續上馬,將會提供大量工作崗位,鼓勵劏房戶,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及早下定決心,離開惡劣的生活環境。

凌嘉勤又提到,過渡屋項目完結後,預料將有逾1.8萬個以「組裝合成」製成的單位需要重置和重用,可能涉及逾2萬個組裝合成組件,建議當局及早籌劃組件重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