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推算,2026年夫婦平均生育數目,將由現時的0.7升至約0.9。家計會榮譽顧問、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認為,相關推算高估了整體人口數字。

他出席本台節目時解釋,根據人口學,每名婦女平均需要生2.1人,才能維持人口更替水平,避免人口進一步老化;而政府估算,2026年夫婦平均子女數目會升至0.934,意味每年要有多1萬名嬰兒誕生,質疑5至6年後,總和生育率預料有機會跌至0.6的情況下,當局估算過份樂觀。

人口老化加劇 應「積極全面干預」生育政策

葉兆輝說,若總和生育率跌至0.6,將屬全球最低水平,屆時情況將很嚴峻,4至5代後人口將大幅縮減,而生育率低亦會加劇人口老化。他引述政府估算數字指,2046年將有3分1人口是65歲或以上,憂慮政府財政、安老、醫療、社福等方面都會「爆煲」,因此有需要「積穀防饑」。他指,雖然生育屬個人決定,但如果很多人的個人決定,會導致社會走向不健康的發展,政府就有需要介入,不應只奉行「鼓勵但不干預」的生育政策方針,應「積極全面干預」。

他又表示,本港疫後復常,過去一年錄得17.4萬人淨移入,令整體人口上升,並非「出奇」的現象,但強調本港已踏入「人口負自然增長」的階段,即是死人人數遠超出生人數;以去年為例,死亡人數約5萬人,但只有3.2萬名嬰兒出生,預料趨勢仍會持續,因此有需要檢視人口政策長遠的變化,亦要靠移民讓更多人口移入,維持人口數目。他指,港人移出的情況略為放緩,但仍有不少人陸續離港,認為要密切分析離港人士的去向,以及移入人口的逗留時間等,才能達致更精準的人口估算。

葉兆輝表示,生育率低並非香港獨有問題,南韓、日本、新加坡等高收入社會的婦女,生育意欲同樣不高,而當地會將鼓勵生育的政策提升至國策層次。他說,有西方國家的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維持在1.6至1.8人水平,或與當地積極吸引海外年輕人移入有關,指近兩、三年,多個國家向香港年輕人「招手」,亦是為了國家人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