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銅鑼灣避風塘海面、有百年歷史的「三角水上天后廟船」,正式遷移上岸。新落成的天后廟位於避風塘邊的敬記船廠原址,保留原來廟船的格局和特色,地板以綠色為主,代表座落在水上。
 
大會:廟船經歷風吹雨打 有需要應時代搬遷上岸

天后廟開幕召集人及籌委會主席周潔冰指,由於大量參拜天后廟的漁民已搬上岸,而廟船有參拜人數限制,加上廟船經歷風吹雨打,天氣惡劣時對參拜的善信有危險,因此有需要應時代發展搬遷上岸。她指,新的天后廟應政府要求不能在內上香,香爐設在廟外,廟內有冷氣,希望善信參拜時更舒適,逗留更久。

周潔冰又指,由1989年開始已爭取搬廟上岸,但覓地困難,到2015年才獲政府撥地建廟,笑言負責的廟祝、議員及政府部門都已歷經三代。她又指,廟宇最終選址沙灘上,要重新填平及打好地基,最終的建築費由預算的數百萬元增至超過1000萬元。
 
周潔冰指,現時船上的物件仍未完成搬遷,稍後會安排驗船,經重新裝修後,會申請成為有關避風塘文化的博物館,希望廟船可成為銅鑼灣的地標,吸引更多遊客和善信參觀。

漁民:天后廟文革年代到港 搬遷上岸感到開心

漁民陳先生指,「三角天后廟」原先位於內地,但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年代,不准參拜天后,香港的漁民便組織起來,將天后像搬至香港的船上。他對於天后廟搬遷上岸感到很開心,指以往廟船會漏水,又指自己年事已高難以再上船參拜,現時新廟選址方便參拜。他又指,廟內設置冷氣,並將香爐設於廟外的決定正確,認為令廟內更涼快,又可保持廟內乾淨。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出席新廟開幕禮時致辭時指,「水上天后廟」別具特色,在水上經風吹雨打,見證香港經歷滄海桑田,新廟將傳承漁民和銅鑼灣街坊的民間歷史及文化回憶,成為受歡迎的文化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