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昨日結束,共有399人參選,民主派提名票不足,未能參選。民主黨原本計劃派6人參選,主席羅健熙表示,未能取得足夠提名是可預計的結果,會平常心面對,對黨員未能參選在區議會反映不同聲音感可惜。他又表示,新制度令人參選困難,手握提名票的「三會」成員,並非大家都認識,在爭取提名的過程中,已感受到困難。

羅健熙:解散是最後手段 不感覺有包袱

羅健熙表示,民主黨將沒有任何選任議員,需要思考定位。他認為,民主黨現時仍有能力繼續地區工作和倡議政策,就應該盡力做,但如果無人願意繼續,解散會是最後手段,他對解散民主黨也沒有感到包袱。

羅健熙指,認同政黨有需要盡可能參選,他不會斷言民主黨未來必定不會參選,但必須保持原有的價值、原則和底線。他又指,過去3年民主黨財政一直緊絀,會視乎資源和人手,考慮是否縮減工作規模。他重申,民主黨並無挑戰過「一國」底線,外界如何評價不是民主黨可以控制的範圍。

民協:37年來首次不能報名參選 現處於「沙漠階段」

民協未能取得足夠提名票參選。民協形容,今次是自民協1986年成立以來,首次不能報名參選,指原本計劃參選的2人已盡力爭取提名,但仍未能取得任何「三會」成員的支持和認同,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原本計劃參選的郭偉誠表示,已盡「120分努力」透過民政處向「三會」成員爭取提名,但未有回音,他亦透過民協的人脈,聯絡個別「三會」成員,但反應都不是不理想,對未能參選感到失望。另一名原本計劃參選的民協成員周啟廉,對未能報名參選,向街坊致歉。

民協主席廖成利指,民協的宗旨是「愛國愛港、民主民生」,形容民協目前處於「沙漠階段」,如果未來5年制度有微調,容許民協參選,民協就可捲土重來,否則民協似乎「前路已盡」。他又指,民協一直的策略是「又傾又砌」,意思是既溝通、又爭取,強調不是「搞對抗」,而是「搞對話」,認為仍可以持續。

狄志遠:最好朋友也拒提名 已感受到「水溫」

新思維原本計劃派3人參選,但因為籌款不理想,改派2人,但最終都未能取得足夠提名。主席狄志遠指,本身有信心取得足夠提名票,較早階段時,「三會」成員對提名新思維的反應也頗正面,但到提名期開始,就感受到「三會」成員持觀望態度,連自己「最好的朋友」也表示暫時不能提名新思維,已經感受到「水溫」,到上周五,新思維就宣布提名不足,決定不會參選。狄志遠指,其後有個別專業背景的「三會」成員表示願意提名,但提名票連一半都不夠,周日仍未見有明顯進展。

狄志遠又表示,沒有感覺到被排擠,不同意提名結果是為「愛國者」的定義「劃線」,指「三會」成員在確定參選人是「愛國者」後,應盡量讓更多不同光譜的人「入閘」,令選民有更多元的選擇。他又指,走「中間路線」從來都不容易,但在地區取得不少支持,認為新思維定位恰當。

實政圓桌召集人田北辰提出修例,每區三會必須有最少一半成員是無政治聯繫的獨立人士。狄志遠指,是否要修例並非意氣之爭,有無政治聯繫難有客觀劃分,指一般活躍地區工作的「三會」成員,和政黨關係較緊密,修例未必可以解決問題。他認為「三會」成員本身若有政黨背景,要懂得避嫌,避免將政黨利益帶入提名過程,提名才有公信力。

參選人名單可以到本台新聞專題的網頁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