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2025至2026學年起,逐步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當局近日發表科學科的單張和海報,指科學科將會分4個範疇,分別是「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和變化」、「地球與太空」和「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在「生命與環境」的範疇,學生可掌握基本的生命科學知識,了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培養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以及保育環境的意識。在「物質、能量和變化」的範疇,學生可掌握基礎的物理科學知識,從物質、能量、力和運動、簡單機械等課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及科技應用,培養對世界周遭事物的好奇心。

至於「地球與太空」的範疇,學生可掌握基礎的地球科學和太空科學知識,從地球的歷史、日常的天氣現象、太陽和八大行星等課題,培養對地球作為人類資源之泉的保護意識,以及對浩瀚宇宙的欣賞和感歎。在「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的範疇,學生可設計和製作工程模型或產品,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設計,培養基礎工程思維;並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知道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以及建立科學態度和精神;亦明白善用科學、科技與工程能夠造福社群,貢獻國家和社會。

配合「科教興國」 加入國家航天和創科內容

宣傳單張指,科學科是配合國家「科教興國」的方向,希望從小啟迪學生的創意和科學潛能,課程會加入國家航天和創新科技、可持續發展概念、地球科學、工程與設計;連繫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強調「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設計製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教育局建議小一至小二,科學課程每年至少64節,以每周2節計,相當於每年至少37小時;至於小三至小六,就每年至少96節,以每周3節計,相當於每年至少56小時。

教育局將為每校提供35萬元起動課程

當局指,明年3月底前會為每間資助小學提供35萬一筆過津貼,讓學校起動科目,包括購買教學資源、提升設施和設備、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等工作。

另外,當局會設立「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基地」,將會推出30小時的「小學科學教師培訓證書課程」和15小時的「小學科學課程領導培訓證書課程」 ;當局亦會設立「小學科學教育學習圈」,定期舉辦網絡活動,加強教師專業交流。

課程資源方面,當局會明年上旬會推出《小學科學科安全手冊》,為小學科學探究活動提供安全考慮原則和指引;亦會在本學年陸續推出教學資源和「小學科學網上學習平台」。

吳大琪:科學科與常識科教學法有異 可「半玩半實驗」

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主席吳大琪表示,科學科和常識科的科學內容只有約一成多的差異,但教學法就有很大分別。他指,以往不少常識科教師都是人文學科出身,未必受過科學訓練,教授科學知識時就採用人文科學的教學方法,以致不少小學生誤以為要死背科學知識,對科學喪失興趣。他又指,不少初中教科學科的教師,當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學習科學,從頭開始教,認為新科目會較有效銜接初中課程。

吳大琪認為,推行科學科時,要做好教師培訓,建議教師多做活動教學,可以「半玩半實驗」解釋現象,毋須講太多理論,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又指,科學科加入航天科技等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在航天領域領先世界,知道需要有創科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工程與設計的內容,就可以讓學生動手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改正不好的設計,而不是傳授工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