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未來5年耗資近14億元發展「醫健通+」,加強「醫健通」與坊間電子醫療管理系統的技術連接,又計劃為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存放健康紀錄提供誘因,甚至訂立強制要求。當局預計今年上半年會尋求財委會批准撥款,年中展開相關開發工作。

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現時病歷互通的做法在私營機構不算普及,只有部分私家醫院及化驗所在得到病人的同意下,會將部分資料上載至「醫健通」,當中涉及人手、私隱及安全問題,他解釋並非每名醫生都會用電腦為病人診症及儲存病歷,又舉例指有部分專科,例如精神科的病歷一般長達十多頁,需要額外安排人手輸入及整理資料,程序相當繁瑣,醫生普遍擔心會造成負擔。

鄭志文又指,如果由政府帶頭簡化互通同意機制,業界只需按法例執行,問題並不大,但有不少病人未必希望個人的敏感病歷,向太多人披露;而且將資料上載至網絡,可能容易構成資料外洩的風險,政府需要研究系統如何保障病人的私隱,爭取廣大市民支持。

社協:加強病歷互通有利診治 須因應病人意願制定保密措施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現時很多私營機構不將病人診症記錄上載至「醫健通」,不利於病人的病情控制及長遠治療,支持加強公私營醫療的病歷互通。不過,他指仍有不少病人尚未給予私營機構「互通同意」,相信是擔心敏感病歷向太多人披露,認為當局要加強公眾教育,同時確保病人資料得到保障。

彭鴻昌舉例指,早在「醫健通」設立初期,曾經討論過保險箱的概念,即容許病人自行決定哪些較敏感的病歷資料不對外展示,或只授權予某些信任的醫護人員查看。他認爲政府在設計新系統時,亦要視乎病人意願,制定相關的保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