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馬時亨表示,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國家對《基本法》23條立法的批評是雙重標準,指這些國家都有法例保護自身的國家安全,因此毋須太在意政客的說話。他形容,這些言論只是「劇本」一部份,指商界心知肚明,不會被地緣政治影響生意,他至今亦沒聽聞有外國商界因23條而計劃撤出香港。

馬時亨出席本台節目時表示,雖然香港部份官員遭西方國家制裁,但特區政府和商界仍需率團到歐美等地,講解23條立法的工作及本地實際情況等。他又指,本港在疫情期間幾乎封關,與外界接觸不多,影響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雖然歐美等地對香港不太友善,但本港仍需在復蘇階段把握機會,多到外地推銷香港。他認為,若由本港商界親自解說,效果會更佳,期望透過官民合作,保持香港地位、避免香港變得孤立。

馬時亨:本港要自強不息 並保持危機感

談到香港和新加坡的競爭,馬時亨表示,新加坡股票市場規模細小、很「水皮」,但就藉疫情期間較早開關的機會,吸納了很多財富,導致現時在某些地方做得比香港優勝。他說,很多人都想搶香港的「金飯碗」,因此香港更要自強不息和保持危機感,否則將錯失發展機會。他又形容,近日港人流行北上消費是沒辦法,指內地消費較便宜、服務水平比香港好,因此本港更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求進。

馬時亨說,有信心本港能再創高峰、不會失去多年來建立的東西,指要「追上去」就需靠政府政策,包括爭取海內外的家族辦公室及創科公司落戶;商界亦要協助推銷香港,避免讓外國傳媒「唱衰」香港,同時積極開拓「新賽道」,例如吸引中東市場的資金。

對於有言論指香港變成「金融遺址」,馬時亨表示,有人認為股市低迷香港金融就糟糕,但事實上香港金融有5大支柱,而股票只是其中一條支柱,其餘還包括債市、資產管理、保險和銀行業,全部發展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