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本港在電動私家車方面的發展已進入直路,但商用電動車發展仍需「攻堅」,特別要研究電動和氫能貨車的應用。他指,現時電動巴士、的士和小巴技術已相對成熟,但就未見有適合本港使用的電動貨車車種,指將氫能技術用在重型車輛上會有優勢,可以逐步探討和試用。
政府目標今屆任期內 於全港設最少20萬個充電樁
謝展寰在一個電台節目指,政府目標在今屆任期內,於全港設置不少於20萬個電動車充電樁,亦會部署以招標方式,將部份油站轉為電站,以切合市場需要。他說,本港目前有約4萬多個充電樁,其中3萬多個設於2011年之後落成的新樓宇內,另外有逾4萬個屬已批但未建成,相信隨著政府設立的充電樁陸續收費,會有更多私人機構投入市場、提供收費充電服務。
他又指,政府已斥資35億元推出「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目前已有逾700個屋苑申請,預料覆蓋率會擴展至14萬個停車場。他表示,現時本港每10架新落地的車輛,就有6至7架是電動車,反映電動車普及程度屬全球前列,即使內地很多省市都未達到相關比例。
全球電動車政策 均循減補貼或優勢方向發展
《財政預算案》公布,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額下調40%,當中電動私家車「一換一」計劃下的首次登記稅,最高寬免額由28.75萬元調低至17.25萬元,謝展寰認為,調低後的寬免額仍是相當大的數目,又指不少車行隨之調低車價,加上電動車供應量和種類不斷增多,相信價格仍有下調空間。他說,入油的費用比充電貴最少8至10倍,強調全球電動車政策都是循減少補貼或優惠的方向發展,香港只是跟世界潮流走,相信現有政策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
被問到本港的電動車主能否在充電時「一換一」,即是直接換上已充滿的電池,謝展寰表示,他早前聯同立法會議員參觀幾間大型電動車廠後,發現相關安排需要有較大空間,加上預料未來充電時間會越來越快,因此不打算推出電池「一換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