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委員會去年10月向政府提交建議及報告,當局承諾半年內作出回應,即最遲今個月內要公布。消息指,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將會由目前「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會引入方程式,按照通脹釐定增幅,同時參考本地經濟增長。
方程式以最新一年的經濟增長,減去過去10年平均的GDP增長,再乘以0.2,數字以1%封頂,以反映基層分享經濟增長成果;之後再加上去年通脹率,得出最低工資上調幅度;而方程式將是「可加不減」,如果最後得出負數,亦不會減最低工資,會自動「清零」,將最低工資水平凍結。
若根據新的方程式計算,今年最低工資可以由40元增至41.8元,不過消息指,計算結果只供參考,不會與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一樣,直接採用。
勞顧會勞方代表、勞聯譚金蓮指,委員會早前就新方案諮詢勞顧會,認為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和參考本地經濟增長,是一大突破,舉例指疫情期間創科等行業保持發展,而香港整體經濟仍然錄得增長,不過基層勞工就未能受惠,相信計算方法有助全社會分享經濟成果。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就認為,最低工資下一步應看齊綜援二人家庭援助金額水平,指綜援金額對照一名全職員工,時薪不少於48元。他指明白最低工資基數低,與48元仍有大段距離,但一年一檢是改善的第一步,希望工資水平慢慢調整,並希望當局定期檢討新機制,例如每5年一檢,按社會實際情況和需要,在方程式中加入其他衡量因素。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認同方程式「可加不減」可令勞工安心,但擔心如經濟不景氣,僱主不能透過減薪保持企業競爭力,變相要削減人手,勞方亦不能以較低薪金保住職位,可能被迫選擇離開勞動市場,希望制度可給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權力,在經濟不景時,容許下調最低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