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指定用地接受原址換地申請,第二期發展範圍申請截止日期為上周二。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指,共接獲9個申請,其中1個涉及混合商住用途,可以進一步處理,其餘8個則未有定論,涉及商業和物流等用地。

另一方面,立法會財委會在不記名表決下,通過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相關工程,合共近300億元撥款。對於議員關注工程開支大,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指,早前《財政預算案》已公布,政府未來每年發債約900億至1300億元,用於發展北部都會區和其他基建項目,雖然細節仍未作實,有待決定甚麼項目將會受惠,相信即使未涵蓋今次項目,其他北都相關項目陸續上會,亦會受惠於發債。

選委界管浩鳴關注項目會否出現延誤和超支,何珮玲指對推展項目有信心,項目規模不小,平整土地達到260多公頃,有一定規模效應,而整個項目分成7份合約,當局透過公開招標,找到最好的工程開支價格。另外當局與承建商訂立目標價格,若最後造價高於目標價格5%,須由承建商承擔,認為機制有助控制工程風險和減低總開支。

民建聯陳克勤指,項目中區域供冷系統開支涉及超過32億元,指全港目前有3個已規劃的區域供冷系統,聯同今次洪水橋/廈村項目,總開支達到178億,其中位於啟德項目,2009年動工且開支超過49億元,至今未完全啟用,質疑在未知系統成效,以及能否回本下,應否推展新項目。何珮玲指,洪水橋項目除了除了住宅,將有工商發展,並有物流設施,對冷氣需求大,因此有需要設區域供冷系統。

劉業強:政府收地價低「強搶民產」 發展局:按機制調整補償

鄉議局劉業強申報他與家族成員在廈村持有土地,不會參與投票表決,但指不少村民反映政府收地價與市價存在很大距離,形容是「強搶民產」,有必要檢討特惠補償。何珮玲指,特惠補償是按既定機制調整,會適時檢討機制,政府自1997年至今共調整特惠補償56次,當中一半是上調,14次上調幅度達到雙位數,如果村民不滿意特惠補償,亦可以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