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國際護士節,全球多地都會透過這個節日,表揚所有護士對醫療體系的貢獻,以及鼓勵他們規劃未來方向。
在本港就有一個「護士世家」,一家四口都是護士,其中父母鄭國中(鄭Sir)和姚麗萍(Alice),80年代在九龍醫院登記護士學校相識,是同班同學,婚後誕下一子一女,子女最近兩年相繼跟隨父母步伐,加入護士行列,希望透過傳承經驗,宣揚「白衣天使」的無私精神。
母親向女兒贈送舊制服鈕扣 寓意傳承
Alice現時是威爾斯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運作經理,她憶述多年護士生涯中,最難忘是2003年沙士,指當時的疫情突如其來,很多同事受感染,原本的工作伙伴變成她的病人,甚至有同事因而犧牲。到幾年前爆發新冠疫情,她就以部門主管的身份帶領同事抗疫,感覺自己更明白前線醫護的需要。她形容,新一代護士雖然資歷淺,但抱著義無反顧的精神,亦肩負更多職能,同時有較強創造力。
她又說,子女入行前有跟她與丈夫商量,兩夫婦都大力支持子女承擔起護士的神聖工作,她更在女兒入行時送上一份極具重量的禮物。「護士制服是我們的形象,象徵白衣天使,而女兒制服上的頸喉鈕是我30年前做護士時的制服鈕扣,代表緊緊相扣,希望女兒帶住這份意義,將經驗傳承下去。」女兒鄭詠曦(Danica)則指,制服承載著媽媽的厚望,是一份很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令她時刻提醒自己要成為一個出色的護士。
Danica又說,自小就聽過父母分享不少工作經歷,逐漸對行業產生興趣,但當時都只是聽聞,未曾親身見過父母工作時的模樣,於是就有入行的念頭,希望親身探索父母上班時的那份專業。
母女曾屬上司下屬關係 母:女兒沒特權
在同一醫院工作的兩母女,在新冠疫情期間曾於同一部門共事,Alice更曾指派女兒入高危隔離病房工作,「上班時我就是她上司,我們是工作伙伴,一定要公私分明,她不會有特權或著數,反而她要背著我這個包袱,更加要身先士卒、走在最前線,要成為抗疫一員」。她又形容,女兒在工作上出錯時,反而會獲「雙重優待」,意思是在職場上會被上司罵,回到家亦會被媽媽再罵一次。
Danica形容,父母一直是她的學習對象,但兩人同為護士令她有很大壓力,經常擔心做錯事會影響家人,但這份壓力正正能成為推動力,提醒她要堅持做好自己、毋忘初心。她又說,小時候父母在背後支撐她和哥哥,如今兩兄妹已長大,有能力照顧自己,亦已投身護士行列約2年,希望父母活得開心,毋須再擔心兄妹二人,甚至指可反過來成為父母的最強後盾。
鄭Sir和Alice都說,女兒的一番話令他們甜在心頭,希望子女繼續朝正面積極方向發展,尋找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