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長陳國基率領多名官員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會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迅速復原,應對極端天氣。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表示,部分人在惡劣天氣下,仍然行山和追風逐浪,應該受到譴責,指他們妄顧生命安全,亦令救援人員要冒生命危險進行拯救行動。他指,目前有法例賦權當局封閉海灘和郊野公園,未來會檢視惡劣天氣下是否引用相關權力。舉例如果違反康文署的海灘禁令,可判罰款2000元和監禁14天,形容罰則絕對不輕,希望市民與執法人員合作。
卓孝業又指,過去3年,一共在惡劣天氣下,採取了35次山嶺或水面的救援行動,認為相關的人並非不知道風險。他指,過去風暴期間,當局亦有派員到衝浪熱點,勸籲市民離開,但有人屢勸不改。卓孝業表示,執法人員不會主動在惡劣天氣下巡查海灘和郊野公園,呼籲市民不要只求自己刺激或成就感,就與大自然作對,強調救援人員會義無反顧進行拯救,但希望市民不要置他們於危險境地。
陳國基表示,希望可透過宣傳教育,教導市民不要在惡劣天氣下追風逐浪,最不希望用到執法手段;但如果要執法,執法人員亦會情理兼備,了解涉案的人是否屢勸不改或不知情。
甯漢豪:出現水浸不代表排水工程不奏效
將軍澳本月初在暴雨下出現水浸。發展局長甯漢豪表示,出現水浸並不代表當局排水工程不奏效,指全世界的城市都不會以消滅所有水浸為政策目標,否則就要傾盡全力投放資源改善基建,認為這並非最有效和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因此當局會在有水浸出現時,將損害和去水時間減至最少,提升舊有渠道的設計,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加設排水設施,適當調度資源。
甯漢豪表示,渠務署正進行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的改善工程,本月稍後會向立法會申請7項工程的撥款,當中包括黃大仙和港島東區的工程。
天文台盡早預警 港鐵列車惡劣天氣下盡力駛至終站
另外,天文台會盡早和加強就惡劣天氣發放訊息,當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會每小時發布資訊短片。部門亦會加強發放水浸、山泥傾瀉和塌樹資訊。港深兩地亦已加強水務專家對接,當深圳開考慮考慮排洪,會一如以往盡早知會港方。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提前預告暴雨警告信號轉變的準確度會相應較低,但認為提早公布預警能提高公眾警覺性和加強保障公眾安全,值得這樣做。他指,「我的天文台」App將於5月底至6月初更新,在8號警告信號生效時,當有機會改發9號熱帶氣旋警告,天文台App會發出特別提示,而發出9號或10號信號時,亦會顯示含有圖像元素的特別提示。
去年風暴期間,港鐵露天路段列車在九號熱帶氣旋警告期間停駛,部分乘客滯留車站。當局表示,港鐵未來會在相關情況下,盡可能安排列車行駛至原定終點站,或行駛至有較大空間處理滯留乘客或連接鄰近商場的車站,讓乘客安全下車暫避。至於機場,機管局會在惡劣天氣下,在機場快綫月台和1號客運大樓間的位置,設立臨時等候區,為滯留的旅客提供座椅、移動充電站等設備,亦會增強Wi-Fi連接。
陳國基:僱主惡劣天氣下應體諒僱員
陳國基就指,勞工處本月初已公布《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工作守則》,指極端情況的工作安排與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和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一致,僱主應體諒僱員的實際困難,情理兼備。
他又指,渠務署在暴雨可能發生前,預先派員巡查和清理排水設施,沿岸低窪地區亦已設置水尺標示,在水浸風險較高的行車道增設警示標記,提醒道路使用者,並增加遠程裝置,監察河道水位,以及在隧道安裝水浸警告系統。政務司長會按需要召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會議,督導應變、救援和善後工作,不同政策局和部門亦可啟動協調中心或應變系統,渠務署承建商會盡早介入應變,當局亦可以動員政府人員、關愛隊和區議員提供支援。
至於政府斥資1.5億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當局就表示,會在可能嚴重威脅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突發情形動用,例如海嘯等天然災害,指海嘯由預測到發生之間的時間可能極短,就可能需要動用系統發放避險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