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政府官員近日頻繁外訪,向外宣傳香港優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年初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很多出席的嘉賓都是他外訪期間曾碰面,包括歐盟主管金融事務的專員、埃及數名部長,以及卡塔爾財政部長等。他以歐盟為例,指當地正推行多項新的金融政策,涉及虛擬資產監管及綠色金融發展等,他們都希望進一步了解其他國家地區的情況。他說,發展金融市場要「虛實兼備」,「虛」是指展現香港軟實力,舉辦大型金融活動正好能說好香港故事。而「實」就是落實好《家族辦公室政策宣言》等,為金融業帶來實質發展。

許正宇接受本台專訪時,談到他在外訪期間,向外介紹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獨有的「ABC」戰略定位,即「Anchor」、「Buffer」及「Capstan」。他說,「Anchor」指錨,代表香港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如「定心丸」或「定海神針」,加上有完善的金融配套,招到不少資產擁有人的青睞。

「現在世界紛亂,在地緣政治下,當然很多人覺得不穩定,很多資產擁有人都希望將資產多元化配置,甚至找很穩定的地方,尤其是家族辦公室或機構投資者,他們希望有長遠的投資和穩定的回報。對他們來說,分散風險、分散投資是很重要。」許正宇指,本港過去10年在互聯互通下深耕多個項目,包括增加「滬深港通」可買賣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相信這類分散投資風險的工具或手段,都具有一定吸引力。

機構投資者需分散風險 與經濟周期無關的產品屬好選擇

許正宇又指,「ABC」戰略定位中的「Buffer」指緩衝,「風險不只是地緣政治,還可能包括氣候變化風險。任何金融市場運作都必須具很高的預見性,而天氣變化正正不可預見,可能某程度上與女士的脾氣差不多......或者男士都是,我都是,所以我們要克服困難,同時提供不同種類的風險管理手段」,令投資者更妥善吸納、管理及消化風險。

他說,一些新型的風險管理手段,例如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在本港發行總額1.5億美元的「巨災債券」,可以分散天災帶來的風險,一旦地方政府或機構遇上突發情況,難以用一己之力掏錢賠償災民損失及重建,就可考慮透過發行債券,讓機構投資者參與,在有需要時動用相關資金賑災。他又指,世界銀行稍後將第二次在港發行「巨災債券」並上市,相信有助帶動整個金融生態圈聯動起來,豐富上市產品內容。

至於戰略中的「Capstan」代表絞盤,是具地域性的概念。許正宇表示,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高度國際化,與世界有很強聯繫,可發揮很大的輻射作用。「絞盤的作用,就好像一艘船即將要埋岸或出發,需要借助絞盤的力量,讓船隻開快點、遠點,這正正是香港的角色。」他指,香港面向國際,同時聯通內地,在地理位置上,比新加坡更近菲律賓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投資者沒理由不專注香港市場。

需將人民幣櫃台股票納入南向通 增強產品流動性

談到金融服務提速、提質、提效,許正宇表示,近年很多具先進科技生產力的企業進駐大灣區並來港融資,「過去一段時間香港上市制度改革數次,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都很清楚香港的上市規則,知道要符合哪個章節、哪項規定,證明大家對來港上市很感興趣」。他說,股本投資始終有風險,部份投資者事實上不求高回報,只求買債後有基本回報,香港債券發行平台就很符合他們的需要。他認為,企業可藉來港發債接觸更多國際投資者,從而達致宣傳效果,以便日後擴張業務。

他又指,本港作為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有過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亦處理全球75%離岸人民幣交易,未來要深化相關角色,就要繼續「聚財」,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同時確保產品流動性。「買產品的人,有需要時當然會賣,如果發覺無人接手,你便不敢買,所以要將這些櫃台駁上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亦即是將人民幣櫃台股票納入南向通。」他強調,本港要做好功夫,建立完善的生態圈,匯聚更多境外和內地人民幣資金來港,進一步鞏固香港人民幣樞紐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