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明年起分3年逐步增加資助大學學費,每年平均上調5.5%。在浸會大學,有大學四年級學生指,對自己不受影響感到幸運,但認為連續3年加學費,會加重新生負擔。亦有學生指,學費上調不但增加學生及家長的財政壓力,亦會加大學生對成績的壓力,以免出現延遲畢業的情況,甚或影響學生申請到海外留學或交流的意欲。

有大學二年級學生就認為,政府要加學費無可厚非,學生亦不能控制,但不應連續3年加價。她又指,不少學生都透過貸款繳付學費,認為加學費會加重學生還款負擔,期望政府能延長還款時間,減輕財政壓力。

劉智鵬:加幅屬溫和可應付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認為加幅溫和,指學生做兼職或在學校服務賺錢已經能應付。他在電台節目指,調整學費不是為了解決政府財赤,或大學需要更多經費發展,而是要啟動停擺了20多年的學費調整機制。他又指,按照現時的學費水平,政府未能達到收回課程18%成本的目標,但認為收回成本不在「朝夕之間」,建議由較低加幅入手,及延長年期攤分加幅。

學友社:接受大學學費加幅 指貼合社會預期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認為,大學學費凍結多年,為應對成本上升及政府財政壓力,加價是可以接受,又指分3年逐步加是適當及循序漸進,加幅亦貼近通脹,符合社會預期。他又指,加學費加重部分學生的負擔,但現有機制已有不同借貸計劃,相信能支援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影響不大。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明,暫時無意在3年後再加學費,但吳寶城預料,當局為達致18%的學費水平目標成本收回率,3年後都會再加。他希望政府不要視目標為硬指標,擔心如學費加至逾每年5萬元,將對學生構成較大影響。

職道生涯規劃輔導協會總監崔日雄認為,若用3年時間追回過去20多年無加的學費,會對學生造成負擔,建議政府按物價指數調整學費,每年加1至2%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