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每5名長者就有1人有輕度認知障礙,當中7.4%屬認知障礙症,他們的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東區醫院跨部門團隊研發全港首部可改善或延緩相關症狀的智慧機械人。

機械人的機身套上職業治療師制服,會透過人工智能語音系統與病人雙向互動,協助他們進行認知訓練、激發思維。整個訓練周期為期4星期,每周進行兩節訓練,每節20至40分鐘,過程中需要回答4類範疇的問題,包括現實導向、記憶力及學習、執行能力、專注力及注意力。

機械人助病人獨自完成訓練 讓治療師騰出時間

研發團隊之一的東區醫院職業治療部門經理錢以馬表示,職業治療師會陪同病人進行首兩節認知訓練,到病人熟習機械人運作後,就可以交由照顧者陪同,甚至自行完成訓練。他又指,機械人的「智能對話功能」會因應患者程度,自動調節問題難度,亦會提供不同程度的「貼士」,避免病人因為挫敗感而對訓練失去興趣,同時讓職業治療師,可以騰出更多時間,照顧其他有需要的病人。

錢以馬說,病人的訓練進度及成績,會實時上載至雲端系統,方便職業治療師評估及即時跟進情況;完成8節訓練後,職業治療師就會評估整體進度,制訂後續計劃。

智慧機械人無法取代職業治療師 只是輔助角色

東區醫院高級職業治療師陳穎琦表示,雖然智慧機械人集多項功能於一身,但只屬輔助性質,無法完全取代職業治療師,強調整項訓練都是由治療師主導,包括負責設計問題,並定時整理機械人的資料庫,令病人回答問題的準成度更高。

目前智慧機械人主要服務東區醫院老人科住院及日間病人、精神科日間病人,以及內科覆診病人。院方日後會再改良系統,包括加入即時資訊等大數據訓練、提升機械人的學習功能,以及研究識別廣東話以外的語言,期望日後可擴展至服務其他專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