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截至昨日,今年共錄得37宗登革熱個案,包括3宗本地及34宗外地輸入個案。3宗本地個案分別出現在小西灣及天水圍,其中在天水圍的2宗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患者雖均居於天水圍天瑞(一)邨,但兩人並無其他重疊活動軌跡,相信兩人住所距離白紋伊蚊飛行範圍內。而外地輸入個案主要涉及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等港人熱門外遊地點。

本土感染風險逐漸增加 市民不容忽視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吳東尼表示,政府對天水圍群組個案非常重視,已聯同不同的部門,展開一系列的滅蚊和防蚊工作,但由於案件涉及流行病學關連,顯示香港本土感染登革疫的風險亦正在逐漸增加,不排除天水圍相關帶有病毒的白紋伊蚊仍在該區存在,有機會造成更多感染。


他又指,香港一直存在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有關的監察指數亦顯示白紋伊蚊分佈地點非常廣泛,加上暑假旅遊旺季即將開展,有機會增加輸入個案,而且夏天天氣炎熱及多雨,有利蚊媒繁殖,有機會進一步增加登革熱在本地爆發的風險,但強調雖然本地個案的增加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市民仍要及早防止登革熱進一步蔓延,避免演化成香港風土病。

5%登革熱患者會出現重症 天水圍區傳播風險仍未解除

吳東尼指,登革熱患者會出現發燒、嚴重頭痛、後眼膜痛及嘔吐等症狀,約有5%患者更會發展成重症,導致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及死亡;而二次感染者,重症出現率更會增加至5至8成,呼籲市民不容忽視。


吳東尼表示,由於天水圍區內的登革熱傳播風險仍然未解除,當區內的市民應特別注意,並積極採取有效的防蚊措施,一旦出現登革疫的病徵,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訴醫生。

他又提醒市民,日常可以穿上淺色長袖衫褲,及噴上含有避蚊胺的驅蚊劑;而準備外遊的人士,若然打算前往登革疫流行的地區或國家,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由於患者潛伏期內未必會出現明顯病徵,因此回港後兩星期內,應繼續使用驅蚊劑,避免被蚊咬,導致出現本土登革熱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