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中國醫師節」,醫管局今年亦向13名員工頒發「優秀青年獎」,其中有耳鼻喉科醫生在新冠疫情期間,走入隔離病房抽取病人組織研究,最終與大學研發出恢復嗅覺的方法;他亦為一名外傭切除惡性腫瘤,協助對方以較好的容貌回鄉見家人。他表示,希望在繁重的工作中,維持做醫生的初心。

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患者失去了嗅覺。科學界早期推測,這是因為病毒感染導致鼻腔內壁腫脹,使氣味粒子無法到達嗅覺神經。東區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黃啟泉帶領團隊深入病房,提取患者組織進行研究,最終研發出恢復患者嗅覺的方法:「當時大家對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死亡率等都不太清楚,就做這些高風險程序,當時也有點害怕。我們就發現有嗅覺細胞受病毒感染後壞死,最終我們用嗅覺訓練,以高濃度、不同種類的香薰精油,做類似『鼻的物理治療』,加上口服維他命A作綜合治療,復康率也大大提高。」

為外傭切除惡瘤 助回鄉見家人

頭頸癌的治療過程相當複雜。以往若患者下巴有腫瘤,切除後可能會失去下顎骨,影響進食和言語。黃啟泉利用臨床數據結合3D打印技術,為患者進行更精確的術前評估,能夠更好地重建下顎骨,不僅改善患者外觀,還提高手術成功率。

他最難忘的經歷是治療一名下巴出現腫瘤的30多歲外傭。當時患者的腫瘤迅速增長,侵入面顎骨、腮腺及神經,導致其無法正常飲食和說話,並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因為腫瘤已引起皮膚和口腔潰瘍,有膿液流出。黃啟泉表示,患者雖然明白疾病難以根治,但希望能改善外貌,回鄉見家人。

「我們看到腫瘤那麼大,也明白手術將極之困難。我們為她做了28小時的手術,用了很多人力,手術後我們整個團隊都十分疲倦,像『沒有半條命』,很辛苦;但作為外科醫生,能夠幫到病人,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公立醫院工作繁忙,很容易會遺忘做醫生的初心,我希望可以繼續做有『醫心』的醫生。」

腦退症長者完成白內障手術 懂向家人展笑容

眼科醫院眼科副顧問醫生黃藹汶於2020年成立專門治療兒童青光眼的門診,不僅提高了兒童眼科服務的連貫性,亦幫助年輕醫生接觸更多病例。除了治療小兒青光眼外,她對為一名腦退化症長者進行白內障手術印象深刻。

「眼科醫生很講求數據,我們希望術前術後的視力,但當時未能為患者量度,因為不懂表達。手術後,病人也不能表達自己看到多少東西,但家人說病人懂得對他們笑。我很感動,也帶給我一些反思,就是除了看數據,我們是否也真的幫到病人呢?今次手術就明顯可以幫病人重新建立關係。」

黃藹汶指出,公立醫院的工作雖然繁重,但在團隊合作下,能夠幫助不同的病人,並互相激發工作的熱情。公立醫院還能接觸到多種病例,分享研究成果,讓不同地區的病人均能受益,這也是她最大的滿足感所在。

記者:陳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