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近日上載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教材,其中有關性教育的部分,列明學生要學習拒絕婚前性行為,引發社會討論。教育局在工作紙中舉例指,若學生有性衝動,可選舉立即離開現場,或一起去運動場打羽毛球等。有意見質疑教育局說法離地,要求重新審視內容。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不認為教材太保守,而是希望保護青少年。她在電視節目指,性教育內容屬公經社科課程的「個人成長」部分,課程對象是12至14歲初中生;隨著社會急速發展,學生在網絡世界接觸不同訊息的機會增多,因此局方需平衡各方面考慮,尤其是要向學生灌輸正確價值觀,讓他們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愛護自己、尊重別人,將來成長時,能面對更複雜的社會及環境。
需長遠及宏觀規劃人口下降的教育佈局
蔡若蓮又談到,新學年展開後,局方將派員在9月中到學校各級「點人頭」,目的不是縮班,而是希望了解各區學生就學情況,同時讓學校安頓下來。她說,學童人口減少屬結構性問題,因此局方對收生有困難的學校已相當寬容,小學和中學分別收到23人及25人就可開班,希望校方能過渡得到;若學校收生仍有困難,就可能要停辦或轉做私校等。
蔡若蓮形容,安排學校合併或調撥人數等做法,均為「軟著陸」措施,指學童結構的問題始終要「著陸」,學生人數太少亦會影響學習體驗及群育發展等,因此有需要集中資源,從長遠及宏觀角度規劃人口下降的教育佈局。
教局研將體育科納入呈分試範圍
小學常識科將於新學年起分拆成科學科和人文科,蔡若蓮表示,呈分試都會有相應調整,期望能更準確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包括考慮加入體育科,指學界已討論一段時間。她說,學校一向都有就學生的體育表現評分,只是沒有反映在呈分試內,但隨著現今社會更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可探討是否將體育評分納入呈分試範圍,讓學校及家長更著重相關方面發展。
部分學校正部署在新學年增加國民教育資源,其中小學課程指引提出,要增潤愛國主義教育,蔡若蓮表示,愛國主義教育離不開國民教育內容,包括對國家歷史文化或語文的掌握;指現時非獨立成科,要全校一同參與,結合不同學科的教學,例如歷史、語文或者人民科,除了課堂認知層面外,亦都要透過多元化活動結合日常生活,讓學生認識他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並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
至於如何判斷學校是否成功推行國民教育,蔡若蓮表示,局方視學時,一般會審視學校教材及教學設計,亦會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或參與考察活動時的表現等,強調會全方位了解。
調研小組已就港大校政風波 與持分者進行60多次會談
另外,教育局6月就港大校政風波成立調研小組跟進,蔡若蓮表示,目前小組已與不同持分者進行60多次會談,聽取不同意見,期望各方能達成共識,並釐清急需處理的大學發展或管理問題,同時提出未來應如何改善《大學問責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