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日如果細心留意街上路面色彩,可能發現香港不同地區都有具當地特色的渠蓋。例如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大澳街市街及吉慶街,渠蓋以類似板畫的設計,以用藍、綠、黃3種顏色,刻劃出漁民居住的棚屋、生曬的咸魚,還有漂流在海面的漁船等圖案;若經過大角咀西九龍海輝道海濱,就會看到路面的渠蓋印有大小不一的魚,還有一個個腳印濺出渠蓋;而在大埔林村廣場,則換上有巨大許願樹圖案的渠蓋。

署方設計前諮詢地區人士 了解區內歷史及習俗

渠務署兩年前開始,在具香港特色及人流較多的地方,安裝特色渠蓋,讓市民及遊客「打卡」,至今已在11區安裝首批逾200個特色渠蓋,第二批將於大嶼山大澳石仔埗街安裝,未來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

大嶼山渠務署工程師溫志堅表示,團隊在設計前特意諮詢當區代表,包括鄉事委員會,了解區內歷史及習俗,希望以渠蓋突顯當地特色元素,例如以大澳大涌橋對面棚屋取景。「望過去棚屋的風景,我們就將它濃縮在渠蓋上面,可以看到一隻艇、有些漁獲,反映漁民日常生活的面貌。加入了大澳特色食品的元素,例如有蝦膏、咸魚,設計特意加入棚屋的樓梯,反映大澳居民如何透過建築設計,方便他們作為漁民的生活。」

溫志堅又指,一般渠蓋成本約3000元,而特色渠蓋需重新鑄造砂模及上色,成本貴約1倍,但相信若能量產,將能降低成本。

老牌渠蓋鑄造廠經歷三代 「開心香港終於有自己的特色渠蓋」 
 
渠蓋鑄造廠第三代負責人劉偉文表示,鑄造廠由爺爺一代開始營運,70年代開始扎根香港,至今已有逾50年歷史,「我是由細靠井蓋養大我,所以對井蓋當然情有獨鍾」。他說,很榮幸可以參與製作特色渠蓋,形容是見證歷史進程,亦很開心「香港終於有自己的特色渠蓋」。他又指,特色渠蓋的花紋較幼細,製作過程最重要是用黏性高的沙,亦要做好防滑測試,確保市民安全;而由零開始到完成渠蓋交予渠務署,大約需時60日。

渠務署5年前首次舉辦渠蓋設計比賽,共接獲逾1400份作品。署方今次再舉辦同類比賽,以18區景緻事物為主題,下月25日前接受報名,11月6日公布賽果,得獎者可獲500至5000元不等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