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的幸福感只屬一般水平,在5分中平均分為2.63,另外有約2成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或焦慮徵狀,須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關注學生精神健康的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訪問了1600名中學生,只有2成受訪學生的幸福感達高水平,最多受訪學生不滿的日常生活範疇,依次為學業、外貌體型及文憑試。超過5成受訪學生的自我批評達中等或以上程度,經常會狠批及責備自己,其中以女生較多的。調查機構指幸福感有助應對壓力,減低患情緒病的風險,建議推廣助人文化,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的服務團體,協助學生提升幸福感。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助理總幹事盤鳳愛表示,支持教育局將識別自殺高風險學生的「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指看到有實質效果,認為機制有助協助學校及早發現有需要的學生及轉介,亦應善用精神健康社區中心的資源,協助學生甚至老師。
 
在機制啟動後受助的學生Windy表示,曾因功課難度加深未能適應,並被朋輩排斥,引致經常頭痛、手震及腸胃炎,之後確診重度焦慮症,覺得人生「玩完」,一度自殘甚至有輕生念頭,直至擔任義工後,開始結識新朋友,並意識到原來自己都可以閃閃發光。Windy勸喻學生讀書不是唯一出路,人生有很多選擇。